|
|
土壤和茶树对稀土元素的富集作用 |
陈照喜,王晓蓉,田笠卿,戴乐美 |
华东冶金学院化工系 安徽马鞍山243002,南京大学环科系 南京210008 |
|
|
摘要 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作物增产,但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却不甚了解,春茶萌芽时使用稀释300倍的稀土微肥南大2998茶素喷施叶面,分别于3、6、9、12个月时测定土壤和茶树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变化和累积情况。结果指出:施用稀土后短时间内,土壤和茶树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均比未施用稀土时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经过较长时间后,上层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向下层土壤迁移,并在下层土壤中富集;而茶树的根、茎中稀土含量均表现为下降,叶中的含量呈不同变化趋势,即铈组稀土含量上升3.74mg/kg,钇组稀土含量下降0.91mg/kg,表明茶叶对铈组稀土有较强的富集作用。
|
|
关键词 :
土壤和茶树,
稀土元素,
富集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郑晓霞, 赵文吉, 郭逍宇. 北京大气降尘中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251-2260. |
[2] |
孙红丽, 马峰, 刘昭, 刘志明, 王贵玲, 男达瓦. 西藏高温地热显示区氟分布及富集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251-259. |
[3] |
李磊, 蒋玫, 沈新强, 王云龙, 吴庆元, 牛俊翔, 许高鹏. 苯并[a]芘在两种海洋生物体内的富集动力学比较[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291-297. |
[4] |
李山泉, 杨金玲, 阮心玲, 张甘霖. 南京市大气沉降中重金属特征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 22-29. |
[5] |
代杰瑞, 祝德成, 庞绪贵, 王学. 济宁市近地表大气降尘地球化学特征及污染来源解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 40-48. |
[6] |
姚青, 韩素芹, 蔡子颖. 天津采暖期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9): 1596-1600. |
[7] |
王亚娥, 冯娟娟, 李杰. 不同Fe(III)对活性污泥异化铁还原及除磷影响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6): 993-998. |
[8] |
杨苏文, 徐范范, 赵明东. 四溴双酚A在鲫鱼不同器官中的分布、富集及病理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4): 741-747. |
[9] |
董怡君, 王淑莹, 汪传新, 张宇坤, 彭永臻. 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富集培养与其污泥特性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1): 1978-1983. |
[10] |
王增焕, 林钦, 李刘冬, 王许诺. 大型海藻对重金属镉、铜的富集动力学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 154-160. |
[11] |
黄兴星, 朱先芳, 唐磊, 季宏兵, 靳宇斯. 密云水库上游某铁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形态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9): 1632-1639. |
[12] |
王晴晴, 谭吉华, 马永亮, 贺克斌, 韦莲芳, 杨复沫, 余永昌, 王洁文. 佛山市冬季PM2.5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8): 1384-1391. |
[13] |
葛蔚, 柴超, 董超. 氮浓度对牟氏角毛藻富集2,2',4,4',5-五溴联苯醚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0): 1882-1887. |
[14] |
于艳艳, 胡建英, 彭辉, 万祎, 赵砚彬. 长期暴露于全氟十三酸的青鳉鱼体内分布和生物富集[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9): 1548-1554. |
[15] |
吴江平, 管运涛, 张荧, 罗孝俊, 张锡辉, 麦碧娴. 广东电子垃圾污染区水体底层鱼类对PCBs的富集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4): 637-64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