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市气挟菌类生态研究2.气挟菌类时空分布规律 |
张宗礼 王梓芬 王佩玲 |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天津 |
|
|
摘要 本文对城市(天津)气挟菌的生态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总菌数在春,夏两季较高,秋、冬减少,四季标准偏差大,表示明显的季节性。气挟菌浓度与气温升降成正相关,但与 采样期间的相对湿度无明显相关性。各类菌属占总菌数中的比例在不同季节有差异。昼夜分布规律表明:总菌数有双峰曲线(高峰时间为3:30及16:30~19:30)其中真菌类为凌晨(3:30)及日落后(19:30),需氧菌及厌氧菌均为7:30及16:30,时间差所表达的SD值高,具明显日周期性。不同空间(距地面2、20、30、40m)的菌数浓度,随高度增加而呈显著的负相关(3天样品组,r=-0.999,4天样品组,r=-0.970),表明在一定空问高度内分布的规律性。
|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唐新明, 刘浩, 李京, 谢志英, 赵文慧. 北京地区霾/颗粒物污染与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关联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561-2569. |
[2] |
伯鑫, 王刚, 田军, 杨景朝, 高锡章, 黄远奕, 李时蓓. AERMOD模型地表参数标准化集成系统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570-2575. |
[3] |
程巳阳, 安兴琴, 周凌晞, 刘立新, 方双喜, 姚波, 刘钊. 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站CO2浓度的源汇区域代表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576-2584. |
[4] |
胡明玉, 秦凯, 白杨, 王润峰, 周阳. 2013年12月石家庄一次霾天气过程中的黑炭浓度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585-2593. |
[5] |
陈静, 杨鹏, 韩军彩, 钤伟妙. 基于高分辨率MARGA数据分析石家庄PM2.5成分谱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594-2604. |
[6] |
刘炎坤, 汪青, 刘敏, 陆敏, 刘赛, 杨博, 武子澜, 秦玉坤. 上海市大气沉降物中多环芳烃赋存特征及其来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05-2614. |
[7] |
陈增博, 钱方圆, 陈定江. 应用煤制天然气防治大气污染合理性评估[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15-2622. |
[8] |
吴晓云, 郑有飞, 林克思. 我国大气环境中汞污染现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23-2635. |
[9] |
戴娴, 王晓霞, 彭永臻, 王淑莹. 进水C/N对富集聚磷菌的SNDPR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36-2643. |
[10] |
王国英, 崔杰, 岳秀萍, 李亚男, 贾子龙.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脱氮同时降解苯酚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44-2649. |
[11] |
刘阳, 彭永臻, 韩玉伟, 马文锦, 曾薇. 游离氨对热水解联合中温厌氧消化处理剩余污泥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50-2657. |
[12] |
吴鹏, 陆爽君, 徐乐中, 刘捷, 沈耀良. ABR耦合间歇曝气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58-2663. |
[13] |
施周, 杨文浩, 杨灵芳, 邓林. 等离子改性CNT/TiO2电极吸附去除水中苯酚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64-2669. |
[14] |
李青松, 周生辉, 李国新, 陈国元, 马晓雁, 高乃云. 超声波与氯胺联用工艺去除水中三氯生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70-2676. |
[15] |
刘佳露, 卢伟, 张凤君, 苏小四, 朱永娟, 李仁声, 吕聪. 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地下水中苯酚的动力学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77-268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