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海近海春季赤潮发生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系 |
徐兆礼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上海200090 |
|
|
摘要 依据2002~2003年东海赤潮高发区(122~12330E、29~32N)及东海122~125E、29~32N海域4季综合调查资料,探讨东海近海春季赤潮爆发的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东海赤潮高发区浮游动物(网目孔径0.505mm)总生物量4季平均为170.75mg/m3,春季略低于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高,种类数及优势种种数(3种)相对较少,并呈现出单一优势种的优势度和平均丰度高,多样性指数均值低(1.78)的特征.随着冬季到春季水温逐渐升高,该水域生物量迅速上升,优势种种数却没有同步升高,仅有个别优势种,如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种群数量得到迅速的增长(平均丰度142.10mg/m3,占总丰度68.09%).这种生物量与群落变化的不同步、不对称性导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脆弱性,形成了东海近海春季赤潮发生的生物环境特征.
|
|
关键词 :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东海,
赤潮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韩睿, 陈来生, 李莉, 刘德立. PCR-DGGE研究青海农村户用沼气池微生物群落结构[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794-1804. |
[2] |
沈洪艳, 曹志会, 王冰, 赵月, 高吉喜, 王文欢, 张远. 农田对太子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205-1215. |
[3] |
薛圆圆, 孙宝盛, 杜江, 薛士琼, 王明圆, 李恺. 贫营养条件下IAMBR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839-845. |
[4] |
隋力新, 胡奇, 高大文. 常温厌氧MBR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膜污染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110-115. |
[5] |
鲍林林, 陈永娟, 王晓燕. 北运河沉积物中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179-189. |
[6] |
彭成荣, 陈磊, 毕永红, 夏春香, 类咏梅, 杨毅, 简铁柱, 胡征宇. 三峡水库洪水调度对香溪河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863-1871. |
[7] |
郭建宁, 陈磊, 张锡辉, 王凌云, 陶益, 盛德洋. 臭氧/陶瓷膜对生物活性炭工艺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3): 697-704. |
[8] |
陈铮, 罗专溪, 邱昭政, 颜昌宙. 纳米金、银对氨氧化细菌及其氨氧化作用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3): 705-712. |
[9] |
梁宗敏, 杜睿, 杜鹏瑞, 王亚玲, 李梓铭. 北京大气降水中细菌气溶胶的多样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317-323. |
[10] |
吴等等, 宋志文, 王琳, 徐爱玲, 夏岩.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春季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2): 3164-3174. |
[11] |
白洁, 刘小沙, 侯瑞, 赵阳国, 高会旺. 南海南部海域浮游细菌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1): 2950-2957. |
[12] |
耿文华, 陈继淼, 冯剑丰, 朱琳. 辽河浮游植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基准验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 239-245. |
[13] |
刘爱萍, 任秀文, 姜国强, 李开明, 陈中颖. 大亚湾海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增刊): 66-73. |
[14] |
张政科, 虢清伟, 颜智勇, 龙焰, 岳衡, 许振成. PCR-DGGE研究沸石植生混凝土微生物群落结构[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9): 1615-1621. |
[15] |
党岩, 张瑞, 叶杰旭, 艾晗, 孙德智. EGSB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及其微生物群落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6): 999-100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