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空气中O3浓度进行预测 |
万显烈1;杨凤林1;王慧卿2 |
1.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 辽宁大连116012 ;2.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 辽宁大连116023 |
|
|
|
摘要 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对空气中O3的浓度预测,提出了完整的预测模型,选取风速、风向、相对湿度、云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等6项气象因子作为输入量,经过两个月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1.49%,相关系数为0.837.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对O3的浓度预测是一种有效的工具.
|
|
关键词 :
人工神经网络,
O3,
浓度,
预测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常淳, 冯平, 孙冬梅, 张凯. 基于逐步聚类分析的水库浮游藻类生长预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805-2812. |
[2] |
周春艳, 厉青, 何颖霞, 王中挺, 陈辉, 张丽娟, 毛慧琴, 余超. 山东省近10年对流层NO2柱浓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281-2290. |
[3] |
高晋徽, 朱彬, 王言哲, 康汉青. 2005~2013年中国地区对流层二氧化氮分布及变化趋势[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307-2318. |
[4] |
曹天昊, 王淑莹, 苗蕾, 李忠明, 彭永臻. 不同基质浓度下SBR进水方式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334-2341. |
[5] |
刘彬, 孙聪, 陈世宝, 张晓晴, 宋文恩, 李宁. 水稻土中外源Cd老化的动力学特征与老化因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137-2145. |
[6] |
郭亮亮, 周维成, 周起超, 李根保. 光照强度和磷浓度对寡枝刚毛藻生长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153-2159. |
[7] |
陈文玲, 王如意, 李咏梅. 富磷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乙酸浓度对磷释放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763-1770. |
[8] |
阮学云, 魏浩征, 李志远. 户外噪声相干预测模型及其工程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877-1884. |
[9] |
赵胡笳, 马雁军, 王扬锋, 朱轶明. 沈阳一次雾霾天气颗粒物浓度及光学特征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288-1296. |
[10] |
刘跃辉, 买买提艾力 × 买买提依明, 何清, 杨帆, 杨兴华.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冬季近地层CO2浓度变化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328-1334. |
[11] |
陈潇潇, 王革丽, 金莲姬. 包含外强迫因子的大气气溶胶数浓度的预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694-699. |
[12] |
张诗建, 姬亚芹, 朱振宇, 杨文. 天津市冬季蜂窝状溶蚀器涂层溶液最适浓度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723-727. |
[13] |
廖志恒, 范绍佳. 2006~201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O3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897-905. |
[14] |
汤斌, 赵敬晓, 魏彪, 蒋上海, 罗继阳, Vo Quang Sang, 冯鹏, 米德伶. 一种紫外-可见光谱检测水质COD预测模型优化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478-483. |
[15] |
韩金保, 倪天茹, 李彭辉, 韩斌, 白志鹏. 天津市老年人PM2.5暴露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610-61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