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复配胶团的强化超滤处理含镉废水 |
黄瑾辉;曾光明;方瑶瑶;许柯;曲云欢 |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长沙410082 |
|
|
摘要 在胶团强化超滤法(MEUF)水处理中,为减少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降低渗透液二次污染,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23)单醚(brij35)、辛基酚聚氧乙烯(9)醚(Tritonx-100)与SDS分别复配,考察了复配情况下表面活性剂胶团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对2种复配胶团的强化超滤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EUF处理含镉废水时,brij35、Tritonx-100均对体系具有良好的复配效应.从对Cd2+的截留率看,当复配摩尔比<0.5时,brij35的复配效应优于Tritonx-100;当复配比>0.5时,两者的复配效应接近.从降低渗透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残留量和保持较高的渗透通量、较小的膜污染阻力3方面考虑,采用Tritonx-100复配优于brij35.
|
|
关键词 :
胶团强化超滤(MEUF),
Cd2+,
表面活性剂,
胶团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王杰, 彭永臻, 杨雄, 王淑莹. 不同碳源种类对好氧颗粒污泥合成PHA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360-2366. |
[2] |
栾红艳, 赵卫红, 苗辉. Cd2+胁迫下中肋骨条藻细胞内多胺的生理响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487-1494. |
[3] |
邢奕, 王志强, 洪晨, 刘敏, 司艳晓. 芬顿试剂与DDBAC联合调理污泥的工艺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164-1172. |
[4] |
刘欢, 袁兴中, 彭馨, 包姗, 马玉杰, 吴秀莲, 曾光明. 反胶束体系中漆酶催化愈创木酚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493-498. |
[5] |
童非, 顾雪元. 重金属离子与典型离子型有机污染物的络合效应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76-1784. |
[6] |
詹树娇, 田森林, 龙坚, 宁平. 阳离子型可逆表面活性剂在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831-1837. |
[7] |
李璐璐, 赵勇胜, 王贺飞, 苏燕, 秦传玉, 吴亚萍. 溶剂萃取分离地下强化抽出处理液中的污染物和表面活性剂[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912-916. |
[8] |
邢奕, 王志强, 洪晨, 司艳晓, 刘敏, 李洋, 田星强. 基于RSM模型对污泥联合调理的参数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1): 2866-2873. |
[9] |
何璐红, 刘华彦, 卢晗锋, 张泽凯, 陈银飞. 复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处理甲苯气体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7): 1231-1236. |
[10] |
刘薇, 袁兴中, 曾光明, 黄华军, 崔凯龙, 彭馨, 方振敏, 郭灵芝, 赵艳鸽. 不同反胶束体系萃取纤维素酶的条件优化对比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4): 728-733. |
[11] |
陈维芳, 林淑英, 程明涛. 表面活性剂改性活性炭对高氯酸盐的吸附和再生[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3): 461-466. |
[12] |
舒心, 李彩亭, 郭忠堂, 张巍, 赵亚培, 文青波. 基于表面活性剂的斜板洗涤器脱除憎水颗粒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2): 226-231. |
[13] |
崔凯龙, 袁兴中, 曾光明, 梁运姗, 韩增辉, 张胜, 彭馨. 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逆胶束体系的构建及微水相条件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9): 1444-1450. |
[14] |
张硕, 王栋, 姜春莉. 表面活性剂对填料曝气塔充氧性能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8): 1073-1078. |
[15] |
曾坚贤, 郑立锋, 孙霞辉, 贺勤程. 聚合物强化超滤技术分离Hg2+和Cd2+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6): 780-78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