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扰动与钝化剂对水/沉积物系统中磷释放及磷形态的影响 |
卢少勇;金相灿;胡小贞;梁丽丽;辛玮光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
|
|
摘要 考察了扰动与钝化剂对滇池重污染底泥的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钝化剂(PAM+聚铝)有显著的抑制沉积物的磷释放和捕捉上覆水中含磷颗粒的效果.加钝化剂后,上覆水的总磷(TP)、溶解性总磷(DTP)和溶解性无机磷(DIP)分别比未加钝化剂组低50.0%~89.8%,85.5%~97.9%和96.5%~100.0%.扰动促进了沉积物的磷释放,这是因为扰动导致泥水混合程度增加;扰动导致沉积物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5d后扰动组的磷开始释放,而未扰动组在第52d仍未释放.沉积物中释放的磷主要是磷酸盐.扰动促进了DIP的释放,扰动后DTP/TP、DIP/DTP及DIP/TP均增加.投加的铝盐的量在试验期间导致的上覆水中残余铝的含量在安全范围内.扰动对上覆水中残余铝的含量影响不大.
|
|
关键词 :
钝化剂,
扰动,
沉积物,
磷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戴娴, 王晓霞, 彭永臻, 王淑莹. 进水C/N对富集聚磷菌的SNDPR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36-2643. |
[2] |
吴鹏, 陆爽君, 徐乐中, 刘捷, 沈耀良. ABR耦合间歇曝气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58-2663. |
[3] |
王江飞, 周柯锦, 汪小泉, 邓靖, 吴柳芳, 马晓雁, 钟晓, 蒲凤莲, 施丽莉, 陈江, 蒋彩萍. 杭嘉湖地区大气氮、磷沉降特征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754-2763. |
[4] |
陈俊, 李大鹏, 李勇, 黄勇, 袁怡, 李祥. 底泥扰动下藻类对不同形态磷在水体中分布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787-2793. |
[5] |
宿程远, 李伟光, 黄智, 陈孟林, 邱锐. 蒽醌类物质经多相类芬顿预处理前后对活性污泥特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351-2359. |
[6] |
孙静, 李咏梅. 磷酸铁污泥的生物还原释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409-2416. |
[7] |
马倩倩, 魏星, 吴莹, 张经. 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物组成与分布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485-2493. |
[8] |
林承奇, 胡恭任, 于瑞莲. 福建九龙江下游潮间带沉积物铅污染及同位素示踪[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503-2510. |
[9] |
张明露, 刘文君, 李翠萍, 李玉仙, 顾军农. 水源切换对水厂出水细菌群落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517-2522. |
[10] |
郭亮亮, 周维成, 周起超, 李根保. 光照强度和磷浓度对寡枝刚毛藻生长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153-2159. |
[11] |
孔明, 尹洪斌, 晁建颖, 张毅敏. 凹凸棒黏土覆盖对沉积物磷赋存形态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192-2199. |
[12] |
陈文玲, 王如意, 李咏梅. 富磷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乙酸浓度对磷释放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763-1770. |
[13] |
黎睿, 王圣瑞, 肖尚斌, 焦立新, 刘文斌, 倪兆奎. 长江中下游与云南高原湖泊沉积物磷形态及内源磷负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831-1839. |
[14] |
孔明, 彭福全, 张毅敏, 尹洪斌, 刘庄, 晁建颖. 环巢湖流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赋存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863-1871. |
[15] |
周元正, 李冬, 苏东霞, 张功良, 张肖静, 梁瑜海, 张杰. 改良SBR工艺实现生活污水除磷与半亚硝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351-135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