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市污水人工土快滤床与水生植物复合处理系统 |
崔理华1,朱夕珍1,汤连茂2,孙庆亮2,李国学2,白瑛2,张祖锡2 |
1.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广东广州510642;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094 |
|
|
摘要 用种植水生植物的人工土快滤床处理城市污水,在成都市南郊污水泵站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中试试验.结果表明,种植水生植物的人工土快滤床处理系统对城市污水中COD、BOD5、SS、TN、TP等的去除率分别为78.2%,87.0%,85.9%,40.1%和56.0%;处理出水中COD、BOD5和S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4.6、16.9、15.7mg/L;种植水生植物的人工土快滤床的水力负荷率和有机污染负荷分别为288m/a和26.6kgBOD5/(m2(a);研究还发现种植水花生可以把人工土快滤床对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22.5%和27.6%,而且能减少人工土快滤床表面的刮膜次数,同时还能增加处理出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
|
关键词 :
城市污水,
人工土快滤床,
快速渗滤,
水生植物,
去除率
|
Abstract: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黄海, 蒋建国, 肖叶, 宋迎春. 碱催化脱氯技术处理氯代新POPs研究及示范工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149-1155. |
[2] |
孔祥龙, 叶春, 李春华, 张来甲, 李永峰. 苦草对水-底泥-沉水植物系统中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539-549. |
[3] |
刘冰, 古励, 余国忠, 翟慧敏, 赵承美. 臭氧/活性炭协同作用去除二级出水中DON[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40-1748. |
[4] |
袁媛, 吴涓, 李玉成, 王宁. 活性炭纤维固定化菌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403-409. |
[5] |
苏恩萍, 孟范平, 孙婷, 付文超, 王群, 李永富, 胡恒. 短期暴露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文蛤抗氧化酶响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511-517. |
[6] |
丰桂珍, 董秉直. 藻类有机物对纳滤膜去除萘普生效果影响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3): 423-429. |
[7] |
金小伟, 查金苗, 王子健, 滕恩江, 吕怡兵. 氯酚类化合物对紫背浮萍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2): 2257-2261. |
[8] |
高乃云, 张晏晏, 马艳. UV/TiO2去除水中磺胺甲 唑的动力学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1): 1958-1964. |
[9] |
郑璞, 邓正栋, 丁志斌.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氮磷去除回归方程的建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1): 2011-2016. |
[10] |
郑敏, 杨波, 汪诚文, 贾捍卫. 中试MBBR装置强化氨氮去除速率的影响条件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0): 1778-1783. |
[11] |
张晗, 周珺如, 董秉直. DOM对纳滤膜去除磺胺甲恶唑效果影响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7): 1159-1165. |
[12] |
唐小东, 王伯光, 赵德骏, 刘舒乐, 何洁, 冯志诚.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挥发性恶臭有机物组成及来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4): 576-583. |
[13] |
黄亮, 吴乃成, 唐涛, 黎道丰, 蔡庆华.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系统中氮、磷的富集与转移[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增刊): 1-6. |
[14] |
王超, 任勇翔, 张海, 杨永哲. 水培技术作为人工湿地预处理工艺可行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8): 1079-1085. |
[15] |
尹军, 吴晓燕. 污水回用系统水质模型探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5): 639-64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