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填埋场加速稳定技术的研究 |
董路,王琪,李姮,黄树华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012 |
|
|
摘要 通过模拟实验,探讨了不同条件下垃圾渗滤液回流对垃圾填埋场稳定的影响.填埋层中引入空气和采用渗滤液回流会明显促进垃圾填埋场的稳定,并改善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结果表明,在空气、温度和渗滤液回流等影响填埋层稳定的因素中,空气的影响最大.因此在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工程设计中,将空气引入填埋层,可以大大缩短填埋场生态稳定的周期,有利于填埋场土地的尽快利用.
|
|
关键词 :
填埋场,
渗滤液,
回流,
加速稳定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郭高山, 李永涛, 张岩, 龙昌东. 垃圾填埋场污染土的电性与磁性响应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737-2744. |
[2] |
韩智勇, 许模, 刘国, 程诚. 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物识别与质量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843-2852. |
[3] |
曹天昊, 王淑莹, 苗蕾, 李忠明, 彭永臻. 不同基质浓度下SBR进水方式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334-2341. |
[4] |
杨娜, 何品晶, 吕凡, 章骅, 邵立明. 我国填埋渗滤液产量影响因素分析及估算方法构建[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452-2459. |
[5] |
何洋洋, 唐素琴, 康婷婷, 吴伟祥, 孙法迁. 响应面法优化硫酸根自由基高级氧化深度处理渗滤液生化尾水[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749-1755. |
[6] |
杜静, 陈广银, 叶小梅, 付广青, 常志州. 秸秆与游离发酵液接触比例对产沼气特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811-816. |
[7] |
杨益彪, 詹良通, 陈云敏, 史炜. 垃圾填埋场覆盖黄土的甲烷氧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484-492. |
[8] |
郑冰玉, 张树军, 张亮, 杨岸明, 彭永臻. 一体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性能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28-1733. |
[9] |
袁京, 杨帆, 李国学, 李宁, 罗文海. 非正规填埋场矿化垃圾理化性质与资源化利用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811-1817. |
[10] |
孙洪伟, 尤永军, 彭永臻, 王淑莹. 脉冲式SBR处理垃圾渗滤液短程深度脱氮工艺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139-1144. |
[11] |
邬艳, 杨艳玲, 李星, 周志伟, 苏兆阳, 郭璇. 超声对净水沉淀污泥絮体特性及对污泥回流效能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166-1172. |
[12] |
徐亚, 颜湘华, 董路, 能昌信, 刘玉强, 黄启飞. 基于Landsim的填埋场长期渗漏的污染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355-1360. |
[13] |
王聪, 王淑莹, 张淼, 汪传新, 薛晓飞, 庞洪涛, 彭永臻. 硝化液回流比对A2/O-BCO工艺反硝化除磷特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1): 2844-2850. |
[14] |
邱松凯, 范举红, 黄开坚, 陈新芳, 陈泽枝, 文晓刚, 刘锐, 陈建孟, 陈吕军. 臭氧-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垃圾焚烧渗滤液可行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0): 2513-2521. |
[15] |
李娜, 李小明, 杨麒, 柳娴, 伍秀琼. 微波/活性炭强化过硫酸盐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 91-9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