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氨氮去除机理 |
王禄1,2;喻志平1,2;赵智杰1 |
1.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100871;2.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广东深圳518055 |
|
|
摘要 通过对稳定运行的快渗池采样监测和利用室内人工土柱法研究了渗滤系统中氨氮、硝氮的分布和转化,探讨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中氨氮的去除机理.结果显示,在布水期,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主要发生吸附反应,吸附态氨氮主要集中在0~50cm砂层;在落干期,吸附态氨氮发生硝化反应,在下一次布水时硝氮随水流排出;系统的反硝化能力较弱,总氮的去除率也较低.
|
|
关键词 :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
氨氮,
硝化-反硝化反应
|
Abstract: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王国英, 崔杰, 岳秀萍, 李亚男, 贾子龙.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脱氮同时降解苯酚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44-2649. |
[2] |
黄健, 黄珊, 张华, 黄显怀, 张勇, 王萌, 朱菁, 王宽. 基于间隔偏最小二乘法短程硝化反硝化中无机盐氮的近红外光谱[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014-2020. |
[3] |
李如忠, 董玉红, 钱靖. 基于TASCC的典型农田溪流氨氮滞留及吸收动力学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502-1510. |
[4] |
骆其金, 谌建宇, 王振兴, 罗隽, 庞志华, 林方敏. 酸碱回收对粉煤灰合成沸石性能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9): 2217-2222. |
[5] |
张肖静, 李冬, 梁瑜海, 何永平, 张玉龙, 范丹, 张杰. 氨氮浓度对CANON工艺性能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15-1721. |
[6] |
何宗健, 吴志强, 倪兆奎, 刘婉清, 王圣瑞. 江湖关系变化对鄱阳湖沉积物氨氮释放风险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277-1284. |
[7] |
姜辉, 周德鸿, 陈卫国, 罗斌, 范忠强. 三维电极处理氨氮废水的电化学反应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0): 2551-2555. |
[8] |
张盛汉, 陈泉源, 柳欢欢. T酸废母液蒸氨预处理的动力学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 85-90. |
[9] |
胡石, 甘一萍, 张树军, 韩晓宇, 张亮. 一体化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的效能及污泥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 111-117. |
[10] |
李建政, 赵博玮, 赵宗亭. 多段A/O工艺处理制革废水一级生化出水的效能[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 123-129. |
[11] |
张燕, 祝惠, 阎百兴, 邓志强. 排水沟渠炉渣与底泥对水中氮、磷截留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6): 1005-1010. |
[12] |
李冬, 刘丽倩, 吴迪, 张功良, 高伟楠, 张昭, 张杰. 常温低氨氮SBR亚硝化启动策略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2): 215-220. |
[13] |
王春荣, 李炟, 胡建龙, 任钦毅, 黄柳斌, 王荣博. 电化学氧化除氨氮过程中羟基自由基及中间产物定量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2): 238-241. |
[14] |
胡康, 万金泉, 马邕文, 黄明智, 王艳.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A2/O工艺出水氨氮在线预测模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2): 260-267. |
[15] |
郑敏, 杨波, 汪诚文, 贾捍卫. 中试MBBR装置强化氨氮去除速率的影响条件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0): 1778-178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