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土壤酸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培育实验研究 |
欧阳学军1,2,周国逸1,黄忠良1,彭闪江3,刘菊秀1,李炯1 |
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东广州510520;3.广东省佛山市环境保护研究所 广东佛山52803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39 |
|
|
摘要 利用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SAR)淋洗处理42个月获得具有不同累积酸化程度土壤,对其进行室内培养并研究了土壤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一定的酸化累积促进CO2排放,而累积到某值时(如pH3.05酸化累积程度的加深而增加.相关分析显示,土壤pH值不是造成不同累积酸化程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差异的直接原因;CO2和CH4排放差异主要是由于酸化累积过程导致土壤碳、氮以及其他养分元素含量的差异造成的,而导致N2O排放差异的产生原因却十分复杂.
|
|
关键词 :
温室气体,
模拟酸雨,
土壤培养,
土壤酸化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翟君, 冯立岩, 王猛, 隆武强, 王东升. 气体燃料发动机发展对中国温室气体减排贡献的生命周期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62-71. |
[2] |
孟祥海, 程国强, 张俊飚, 王宇波, 周海川. 中国畜牧业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时空特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8): 2167-2176. |
[3] |
委燕, 王淑莹, 马斌, 李夕耀, 何岳兰, 彭永臻. 亚硝酸盐对外碳源反硝化过程N2O还原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22-1727. |
[4] |
程晓梅, 刘永红, 陈泳钊, 黄建彰, 黄晶. 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排放控制措施协同效应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6): 1599-1606. |
[5] |
戴晓虎, 王凯丽, 董滨, 吴冰. 黄花和脱水污泥厌氧消化的温室气体减排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876-883. |
[6] |
魏民秀, 赵先贵. 1999~2011年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足迹动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0): 2706-2713. |
[7] |
韩洋, 郑有飞, 吴荣军, 尹继福, 徐静馨, 徐盼. 南京典型水体春季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8): 1360-1371. |
[8] |
王晓, 齐晔. 我国饮食结构变化对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0): 1876-1883. |
[9] |
侯萍, 王洪涛, 张浩, 范辞冬, 黄娜. 用于组织和产品碳足迹的中国电力温室气体排放因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6): 961-967. |
[10] |
闫玉洁, 张建, 贾文林, 谢慧君, 王榕, 刘娥. 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及温室气体的释放[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1): 1979-1983. |
[11] |
张勇, 王连喜, 陈书涛, 胡正华, 沈小帅, 史艳姝. 模拟酸雨对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土壤呼吸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9): 1541-1547. |
[12] |
王海鲲, 张荣荣, 毕军. 中国城市碳排放核算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6): 1029-1038. |
[13] |
何品晶, 陈淼, 杨娜, 邵立明. 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及影响因素
——以上海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3): 402-407. |
[14] |
王迎红, 王跃思. 奥运前后北京及其周边大气六氟化硫浓度的变化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7): 941-945. |
[15] |
白钰, 曾辉, 梁尧钦, 刘语凡, 詹望.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中温室气体环境责任的区域分配法[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5): 555-56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