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物降解与吸附作用协同去除卤乙酸生成势 |
李伟光1,安东1,崔福义1,张金松2,尤作亮2 |
1.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90;2.深圳市水务集团 广东深圳518031 |
|
|
摘要 评价了生物强化活性炭(BAC)的生物降解与吸附作用协同对消毒副产物前体物质(DBPFP)的控制效果.控制 BAC 的空床接触时间(EBCT)为 20min 时,BAC 对卤乙酸生成势(HAAFP)的去除率达到 59%,而相同条件下,普通颗粒炭(GAC)对其去除率只有 27%.BAC 工艺中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活性均明显高于 GAC 工艺.通过微生物降解作用和活性炭吸附作用的协同,BAC 对 HAAFP 的去除率与 EBCT 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R2=0.9069).BAC 出水中指标 UV254与 HAAFP 也表现出一定的线性相关性(R2=0.7702).
|
|
关键词 :
生物活性炭,
卤乙酸生成势,
空床接触时间,
水处理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耿雪松, 张春林, 王伯光.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对VOCs挥发特征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1990-1997. |
[2] |
薛爽, 金乌吉斯古楞, 陈忠林, 王智, 王俭, 文杨, 张营, 王杰. 冬季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410-419. |
[3] |
周振, 乔卫敏, 蒋路漫, 吴志超, 王志伟, 杜兴治, 蒋玲燕. 基于数学模型的AAO系统阶跃响应特性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442-447. |
[4] |
张楠, 初里冰, 丁鹏元, 王星, 杨琦, 王建龙. A/O生物膜法强化处理石化废水及生物膜种群结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80-86. |
[5] |
邓时海, 李德生, 卢阳阳, 曾琪静. 集成模块系统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试验[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9): 2259-2265. |
[6] |
刘芳蕾, 张冬, 吕锡武.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运行中产生溴酸盐的可能性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9): 2299-2305. |
[7] |
委燕, 王淑莹, 马斌, 李夕耀, 何岳兰, 彭永臻. 亚硝酸盐对外碳源反硝化过程N2O还原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22-1727. |
[8] |
周振, 胡大龙, 吴志超, 王志伟, 杜兴治, 蒋玲燕, 乔卫敏. 基于数学模型的多模式AAO系统运行优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34-1739. |
[9] |
刘冰, 古励, 余国忠, 翟慧敏, 赵承美. 臭氧/活性炭协同作用去除二级出水中DON[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40-1748. |
[10] |
晏鹏, 吉芳英, 王静, 范剑平, 颜达超. 嵌入式旁路污泥减量污水处理系统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884-888. |
[11] |
欧阳云, 席劲瑛, 王智超, 胡洪营.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对水中硫化物的吸附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930-934. |
[12] |
程幸荣, 赵俊波, 朱润良, 许银, 葛飞. 增强TMA改性膨润土吸附性能的方法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3): 638-643. |
[13] |
严清, 张怡昕, 高旭, 訾成方, 甘秀梅, 彭绪亚, 郭劲松. 典型医药活性物质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归趋及其风险评估[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3): 672-680. |
[14] |
李薇, 汤烨, 徐毅, 解玉磊, 贾杰林. 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污染物减排与CO2协同控制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3): 681-687. |
[15] |
郭建宁, 陈磊, 张锡辉, 王凌云, 陶益, 盛德洋. 臭氧/陶瓷膜对生物活性炭工艺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3): 697-70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