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主成分子集合选择法优选大气环境测点 |
庄世坚 高诚铁 欧寿铭 宋伟建 石美莲 |
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厦门 |
|
|
摘要 本文讨论了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的优化,提出用主成分分析和最佳测点子集合选择法,逐步选择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依据历史监测数据来确定测点数及其点位。把这种方法用于厦门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的设计,结果表明主成分子集合选择法是优化布点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其它环境因子也适用。
|
|
关键词 :
优化布点,
主成分分析,
子集合选择法,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秦怡雯, 钱瑜, 荣婷婷. 基于大气特征污染物的监测布点选址优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056-1064. |
[2] |
樊庆锌, 杨先兴, 邱微. 松花江哈尔滨段城市水环境质量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9): 2292-2298. |
[3] |
陈藜藜, 金腊华. 湖库富营养化的改进型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2): 3223-3229. |
[4] |
徐涵秋. 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遥感评价指数[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5): 889-897. |
[5] |
高磊, 陈建耀, 柯志庭, 王江, 谢丽纯, 杨雪韵. 采用发光菌和统计法评估地下水水质 ——以“珠江三角洲”滨海小流域为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4): 623-630. |
[6] |
宋彩红, 夏训峰, 席北斗, 魏自民, 李鸣晓, 何小松, 党秋玲. 响应曲面法优化沼渣混合物料堆肥配比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8): 1474-1479. |
[7] |
李颖, 兰国新, 刘丙新. 辅以纹理特征的HJ-CCD海上溢油信息提取
——以PL19-3溢油为例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8): 1514-1520. |
[8] |
曾庆飞, 谷孝鸿, 周露洪, 毛志刚. 东太湖水质污染特征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8): 1355-1360. |
[9] |
马英, 马邕文, 万金泉, 王艳, 黄明智. 东莞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输移规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12): 1983-1990. |
[10] |
金铭, 刘湘南, 李铁瑛. 基于冠层多维光谱的水稻镉污染胁迫诊断模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1): 137-143. |
[11] |
徐怡波, 赖锡军, 周春国. 基于卫星雷达数据的鄱阳湖湿地水面检测与淹露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增刊): 57-63. |
[12] |
刘潘炜, 郑君瑜, 李志成, 钟流举, 王雪松. 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优化布点方法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7): 907-913. |
[13] |
吕辉雄;文 晟*;蔡全英;王新明;盛国英;傅家谟. 广州市医院空气中苯系物的污染状况与来源解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12): 1127-1132. |
[14] |
徐治国;闫百兴;何岩;宋长春. 三江平原湿地植物的土壤环境因子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1): 0-0. |
[15] |
李祚泳;邓新民. 基于多项污染物综合相对重要性的主成分子集合环境测点优选法[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5):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