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河和蓟运河对其邻近海域排污影响的支序分类研究* |
陆华 吴宝铃 |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03 |
|
|
摘要 根据海河口和蓟运河口及其附近海域27个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情况,利用支序分类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河排污对其附近领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太严重。蓟运河口环境质量优于海河口。支序分类法可作为一种科学简便的生物数学工具将污染影响确认到一定区域范围和一定程度。
|
|
关键词 :
非程序DNA合成,
细胞转化,
致癌性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陈海刚, 贾晓平, 蔡文贵, 马胜伟, 王增焕, 王学锋. 1989~2010年广东沿海牡蛎体内Pb的时空分布及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10): 1725-1731. |
[2] |
方城;朱惠刚. 饮水中二溴乙酸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试验[J]. 中国环境科学, 2001, 21(3): 0-0. |
[3] |
张俊然;朱惠刚. 显微分光光度计对水体有机污染物诱导的转化细胞DNA含量的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1997, 17(3): 0-0. |
[4] |
张波;孟紫强. 汞和镍对人血淋巴细胞转化及DNA合成的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1996, 16(6): 0-0. |
[5] |
宋健;叶舜华;祁萍萍. 柴油机排出颗粒提取物潜在致癌性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6, 16(1): 0-0. |
[6] |
孟紫强;孟华千. 砷对人血淋巴细胞转化及DNA合成的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1994, 14(2): 0-0. |
[7] |
陈刚 朱惠刚 聂岚. 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工业废水对BALB/C3T3克隆A31-1-1细胞的恶性转化作用[J]. 中国环境科学, 1993, 13(6): 0-0. |
[8] |
聂岚 朱惠刚 蒋颂辉. UDS试验和细胞转化试验对水质致癌性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3, 13(1): 0-0. |
[9] |
许世琼* 朱惠刚 戴修道. BALB/c 3T3细胞恶性转化试验在水质潜在致癌性研究中的初步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1992, 12(5): 0-0. |
[10] |
王连生 汪小江. 多环芳烃的分子连接性指数与双区理论[J]. 中国环境科学, 1989, 9(5):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