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机物降解和硝化过程中污泥摄氧速率的变化 |
尹军1;谭学军2;王雪峰1;王建辉1 |
1.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 吉林长春130021;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200092 |
|
|
摘要 通过考察有机物生物降解和氨氮生物硝化过程中活性污泥摄氧速率(OUR)的变化规律,研究了OUR表征污泥生物活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有机物和氨氮氧化反应的进行,OUR逐渐降低,当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氧化完毕时,OUR均出现下降幅度突然增大的现象,然后趋于稳定;OUR对系统受到的有机物和氨氮冲击负荷及硝化过程中碱度的变化有着灵敏的反映,可以揭示出有机物生物降解和氨氮生物硝化反应的进程,用OUR表征污泥的生物活性是可行的.污泥生物活性的动力学分析结果验证,有机物氧化的异养菌生长速率高于自养型硝化菌,活性动力学常数(Uom)分别为128.21,7.22mg/(g·h).
|
|
关键词 :
有机物降解,
硝化反应,
氨氮,
OUR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王国英, 崔杰, 岳秀萍, 李亚男, 贾子龙.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脱氮同时降解苯酚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44-2649. |
[2] |
黄健, 黄珊, 张华, 黄显怀, 张勇, 王萌, 朱菁, 王宽. 基于间隔偏最小二乘法短程硝化反硝化中无机盐氮的近红外光谱[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014-2020. |
[3] |
李如忠, 董玉红, 钱靖. 基于TASCC的典型农田溪流氨氮滞留及吸收动力学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502-1510. |
[4] |
骆其金, 谌建宇, 王振兴, 罗隽, 庞志华, 林方敏. 酸碱回收对粉煤灰合成沸石性能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9): 2217-2222. |
[5] |
张肖静, 李冬, 梁瑜海, 何永平, 张玉龙, 范丹, 张杰. 氨氮浓度对CANON工艺性能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15-1721. |
[6] |
何宗健, 吴志强, 倪兆奎, 刘婉清, 王圣瑞. 江湖关系变化对鄱阳湖沉积物氨氮释放风险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277-1284. |
[7] |
谢晓琳, 曾萍, 宋永会, 祝超伟, 刘瑞霞, 崔晓宇, 肖书虎. 制药废水中磷霉素和α-苯乙胺的生物降解及相互作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1): 2824-2830. |
[8] |
姜辉, 周德鸿, 陈卫国, 罗斌, 范忠强. 三维电极处理氨氮废水的电化学反应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0): 2551-2555. |
[9] |
张盛汉, 陈泉源, 柳欢欢. T酸废母液蒸氨预处理的动力学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 85-90. |
[10] |
胡石, 甘一萍, 张树军, 韩晓宇, 张亮. 一体化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的效能及污泥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 111-117. |
[11] |
李建政, 赵博玮, 赵宗亭. 多段A/O工艺处理制革废水一级生化出水的效能[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 123-129. |
[12] |
张燕, 祝惠, 阎百兴, 邓志强. 排水沟渠炉渣与底泥对水中氮、磷截留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6): 1005-1010. |
[13] |
李冬, 刘丽倩, 吴迪, 张功良, 高伟楠, 张昭, 张杰. 常温低氨氮SBR亚硝化启动策略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2): 215-220. |
[14] |
王春荣, 李炟, 胡建龙, 任钦毅, 黄柳斌, 王荣博. 电化学氧化除氨氮过程中羟基自由基及中间产物定量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2): 238-241. |
[15] |
胡康, 万金泉, 马邕文, 黄明智, 王艳.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A2/O工艺出水氨氮在线预测模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2): 260-26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