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连湾海域赤潮生物特征研究* |
王惠卿 |
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大连 |
|
|
摘要 本文通过1985、1986年对大连湾赤潮调查,阐明赤潮发生前,中、后期的生物特征。叙述了赤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季节变化规律,多样性指数值对赤潮的指示意义。对赤潮生物与叶绿素a、异养菌与COD污染作了相关的分析。大连湾赤潮发生除与各种环境因子有关,更主要是沿岸排污所致。按水质理化、生物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预测赤潮的发生。
|
|
关键词 :
赤潮生物,
叶绿素a临界值,
异养菌,
初级生产力,
多样性指数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蒋绍妍, 王文星, 薛向欣. 抚顺盆地西露天组油页岩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9): 2321-2327. |
[2] |
袁青彬, 郭美婷, 杨健. 污泥负荷对生物处理系统耐药细菌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8): 1979-1984. |
[3] |
韩丽君, 朱玉梅, 刘素美, 张经, 李瑞环. 黄海千里岩岛大气湿沉降营养盐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7): 1174-1184. |
[4] |
朱永娟, 杨艳玲, 李星, 赵乐乐. 预氯化对管道生物膜净水效能影响及性能恢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5): 843-847. |
[5] |
曾庆飞, 谷孝鸿, 毛志刚, 孙明波, 谷先坤. 固城湖及上下游河道富营养化和浮游藻类现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8): 1487-1494. |
[6] |
王斌, 李洁, 姜微微, 赵亮, 古松. 草地退化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影响及其原因[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0): 1764-1771. |
[7] |
周振, 吴志超, 王志伟, 唐书娟, 顾国维. 基于呼吸计量法的异养菌动力学参数优化估计?[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3): 322-327. |
[8] |
郑南, 闻岳, 李剑波, 周琪, 杨殿海. 天然沸石生物再生途径机理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5): 506-511. |
[9] |
邓祖琴;韩永翔;*;白虎志;赵天良. 中国大陆沙尘气溶胶对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10): 872-876. |
[10] |
周广杰;况琪军;胡征宇;蔡庆华. 三峡库区四条支流藻类多样性评价及“水华”防治[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3): 0-0. |
[11] |
梁想;尹平河;赵玲;杨培慧;谢隆初. 生物载体除藻剂去除海洋赤潮藻[J]. 中国环境科学, 2001, 21(1):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