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华南地区气溶胶区域源解析 |
王文兴 粱金友 陈延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
|
|
摘要 应用作者建立的IDNN区域源解析模式处理了在湘粤两省采得的气溶胶分级样品,解析了气溶胶的地理区域源,定量地计算了这些区域源对污染元素的贡献。计算结果得到,受体样品中Br,Se、Zn有50%来自株洲——南岭问区域源,Pb、As有50%以上来自湘江盆地,Ni、V有80%来自岭南地区。
|
|
关键词 :
源解析,
受体模式,
IDNN,
气溶胶,
酸雨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胡明玉, 秦凯, 白杨, 王润峰, 周阳. 2013年12月石家庄一次霾天气过程中的黑炭浓度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585-2593. |
[2] |
陈静, 杨鹏, 韩军彩, 钤伟妙. 基于高分辨率MARGA数据分析石家庄PM2.5成分谱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594-2604. |
[3] |
杨文峰, 李星敏, 陈闯, 刘瑞芳, 杜川利. 西安市两次雾霾期间气象要素和气溶胶特性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298-2306. |
[4] |
王家成, 朱成杰, 朱勇, 陈曙光. 北京地区多气溶胶遥感参量与PM2.5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1947-1956. |
[5] |
董騄睿, 胡文友, 黄标, 刘刚, 瞿明凯, 邝荣禧. 基于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的城郊农田土壤重金属源解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103-2111. |
[6] |
李园园, 黄晓锋, 曾立武, 黄聪妮, 曹礼明, 何凌燕. 基于热扩散管的深圳大气气溶胶半挥发性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281-1287. |
[7] |
赵胡笳, 马雁军, 王扬锋, 朱轶明. 沈阳一次雾霾天气颗粒物浓度及光学特征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288-1296. |
[8] |
马骁骏, 秦艳, 陈勇航, 张华, 叶文, 胡承婷, 热依拉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上海地区霾时气溶胶类型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961-969. |
[9] |
王宏斌, 张志薇, 张镭, 吴泓, 周林义, 祖繁. 中国3个AERONET站点气溶胶大小的识别及特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995-1003. |
[10] |
刘璇, 朱彬, 侯雪伟, 陈烨鑫, 李锋, 康汉青, 高晋徽. 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资料的霾过程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641-651. |
[11] |
毕丽玫, 郝吉明, 宁平, 史建武, 施择, 徐晓峰. 昆明城区大气PM2.5中PAH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659-667. |
[12] |
陈潇潇, 王革丽, 金莲姬. 包含外强迫因子的大气气溶胶数浓度的预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694-699. |
[13] |
顾学军, 胡长进, 盖艳波, 赵卫雄, 方波, 林晓晓, 张为俊. 二氧化硫/水/空气体系气溶胶成核实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700-705. |
[14] |
胡炳清, 易鹏, 段宁, 赵德刚, 赵金民, 程轲. 影响精确界定我国酸雨区空间分布的因素探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917-924. |
[15] |
李琦, 银燕, 顾雪松, 袁亮, 孔少飞, 江琪, 陈魁, 李力. 南京夏季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和云凝结核的观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337-34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