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苏、浙、皖、闽、湘、鄂、赣7省酸沉降农业危害——农业损失估算 |
张林波,曹洪法,沈英娃,高吉喜,舒俭民,刘连贵,熊严军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生态所 北京100012 |
|
|
摘要 为估算苏、浙、皖、闽、湘、鄂、赣7省由酸沉降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利用野外开顶式熏气装置对水稻、小麦、大麦、棉花、大豆、油菜、番茄、胡萝卜和菜豆9种作物进行模拟酸雨与SO<sub>2</sub>的单独处理和复合处理。建立酸雨pH值和SO<sub>2</sub>浓度对农作物产量的单一影响模型和复合影响模型,从而推算出自然条件下7省农作物受酸沉降危害的减产量,利用市场价格法估算并分析酸沉降造成的7省农业经济损失。分析表明,酸沉降已对7省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7省主要农作物受酸沉降影响播种面积达991.83万hm<sup>2</sup>,减产562.41万t,经济损失约合36.99亿元。
|
|
关键词 :
酸沉降,
农业损失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赵和春, 谢绍东. 应用VSD动态酸化模型确定区域酸沉降控制目标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3): 411-418. |
[2] |
谈建康;孔繁翔. 酸沉降对马尾松菌根内Al积累和细胞损伤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4): 0-0. |
[3] |
王代长;蒋新;卞永荣;郎印海;王芳;贺纪正. 酸沉降下红壤对K+吸附特征及反应动力学[J].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23(2): 0-0. |
[4] |
张鸿斌;胡霭琴;卢承祖;张国新. 华南地区酸沉降的硫同位素组成及其环境意义[J].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22(2): 0-0. |
[5] |
李柱国. 浙江省降水酸度和化学特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5): 0-0. |
[6] |
陶福禄;冯宗炜. 生态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及其研究进展[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2): 0-0. |
[7] |
陶福禄;冯宗炜. 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1): 0-0. |
[8] |
陈静生;夏星辉;蔡绪贻. 川贵地区长江干支流河水主要离子含量变化趋势及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18(2): 0-0. |
[9] |
张林波;曹洪法;沈英娃;高吉喜;舒俭民;刘连贵;熊严军. 苏、浙、皖、闽、湘、鄂、赣7省酸沉降农业危害——酸沉降农业生态综合危害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18(1): 0-0. |
[10] |
向 峰 周修萍 江静蓉 秦文娟. ILwAs模型:老虎岭流域酸化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1993, 13(6): 0-0. |
[11] |
舒俭民 曹洪法 高映新 刘连贵 高吉喜 熊严军. 酸沉降对马尾松影响的生态基准值及经济损失估算[J]. 中国环境科学, 1993, 13(4): 0-0. |
[12] |
赵殿五 张晓山 熊际翎. 应用MAGIC模式确定酸沉降临界负荷[J]. 中国环境科学, 1992, 12(2):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