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排放生活污水对红树林底栖动物群落季节变化的影响 |
余日清;陈桂珠;章金鸿;黄玉山 |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广州510275;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系 香港 |
|
|
摘要 经过两年的试验,研究了福田红树林中底栖大型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生活污水的排灌对其造成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红树区底栖大型动物群落总平均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是不显著的(P>0.05)。总平均栖息密度明显地在1月和7月出现两个高峰,总体和软体动物的栖息密度出现显著的季节变化(P<0.01)。红树林断面经60m<sup>3</sup>/周的生活污水处理16个月,与对照断面相比,排污对底栖动物群落总的及其组成成份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季节变化未造成显著影响(P>0.05)。但在排放污水断面的前端出现了一些污水性生物种类。
|
|
关键词 :
底栖大型动物,
季节变化,
排污影响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郑丹楠, 王雪松, 谢绍东, 段雷, 陈东升. 2010年中国大气氮沉降特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089-1097. |
[2] |
张秋晨, 朱彬, 龚佃利. 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及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311-316. |
[3] |
周慜, 石雷, 李取生, 杨璇. 珠江河口水体有机磷农药的含量与季节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2): 312-318. |
[4] |
刘明, 陈来国, 陶俊, 许振成, 朱李华, 钱冬林, 范瑞芳. 广州市大气气态总汞含量季节和日变化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9): 1554-1558. |
[5] |
周变红, 张承中, 蒋君丽, 马万里, 李一凡, 杨萌, 刘立忠, 杨震龙. 西安市大气中多溴联苯醚的季节变化特征及人体暴露评估[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9): 1591-1596. |
[6] |
朱少峰, 黄晓锋, 何凌燕, 陆思华, 冯凝. 深圳大气VOCs浓度的变化特征与化学反应活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2): 2140-2148. |
[7] |
蔡阳阳, 杨复沫, 贺克斌, 马永亮, 奥田知明, 田中茂. 北京城区大气干沉降的水溶性离子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7): 1071-1076. |
[8] |
刘希文, 徐晓斌, 林伟立. 北京及周边地区典型站点近地面O3的变化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7): 946-953. |
[9] |
刘晨书, 李杏茹, 张姗姗, 郭雪清, 王跃思. 北京大气颗粒物中一元羧酸的季节变化和来源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7): 673-678. |
[10] |
王 珊;王跃思*;张俊刚;毛 婷;王明星. 长白山地区大气VOCs 的观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6): 491-495. |
[11] |
张战平;;朱广伟*;孙小静;池俏俏. 太湖水体中胶体相痕量金属浓度的季节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6): 556-560. |
[12] |
于亚军;朱 波*;荆光军. 成都平原土壤—蔬菜系统N2O 排放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4): 313-318. |
[13] |
陈勇航;白鸿涛;黄建平*;邱学兴;亢燕铭;管晓丹;毛晓琴. 西北典型地域云对地气系统的辐射强迫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2): 97-101. |
[14] |
杜睿. 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边界层中花粉气溶胶的观测[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4): 0-0. |
[15] |
杨复沫;贺克斌;雷宇;马永亮;余学春;田中茂;奥田知明;岩濑珠实. 2001~2003年间北京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5):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