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木质素混凝作用分析 |
雷中方,陆雍森 |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上海200433;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 上海200092 |
|
|
摘要 木质素能发生混凝作用的前提是克服其溶液状态下自身胶体结构中溶剂化外壳的束缚作用,即要求水样pH≤4;随后,由于其网状结构具有的强大吸附作用和网捕作用,木质素分子间以及木质素分子与悬浮或胶体粒子间相互搭结、形成坚实絮体沉出,对高岭土悬浊液浊度起到有效的澄清作用。试验表明,具有良好网孔结构的木质素的混凝性能更佳。
|
|
关键词 :
木质素,
混凝,
混凝剂,
高岭土悬浊液
|
Abstract: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刘鹏宇, 夏传, 常青, 武福平, 李晓春. 聚合硫酸铁混凝消除水中有机氯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382-2392. |
[2] |
李明玉, 孙玉君, 刘丽娟, 潘倩, 汪琳, 任刚. PAFC-PDM复合混凝剂强化混凝去除水库源水中的藻类[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63-1768. |
[3] |
毛玉红, 常青, 曾立云. 混凝过程中絮体形貌的PIV成像观测与表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951-957. |
[4] |
吴志玲, 徐培嘉, 陈洪斌. 混凝/微滤工艺用于青草沙水源水厂的生产废水回用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3): 623-629. |
[5] |
李子富, 云玉攀, 曾灏, 周晓琴. 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学强化生物除磷的试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2): 3070-3077. |
[6] |
亓秋波, 高宝玉, 鹿时雨, 董红钰, 王燕, 岳钦艳. 混凝预处理大豆蛋白废水实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 143-149. |
[7] |
邬艳, 杨艳玲, 李星, 周志伟, 王伟强, 苏兆阳. 三种常见混凝机理为主导条件下絮体特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 150-155. |
[8] |
张政科, 虢清伟, 颜智勇, 龙焰, 岳衡, 许振成. PCR-DGGE研究沸石植生混凝土微生物群落结构[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9): 1615-1621. |
[9] |
李宗硕, 刘鹏宇, 常青, 赵莉, 高彩丽. 强化混凝消除微污染水中有机氯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2): 251-256. |
[10] |
王捷, 何玉倩, 张宏伟. 混凝-膜过滤中滤饼层对双酚A的去除强化作用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3): 454-460. |
[11] |
毛玉红, 常青, 曾立云, 余昌全. 亚微涡旋的混凝作用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3): 467-472. |
[12] |
郑蓓, 葛小鹏. 混凝过程中微絮体形貌的AFM液池成像观测与表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3): 473-477. |
[13] |
沈莹, 胡天觉, 曾光明, 吴娟娟, 黄超, 刘晖, 黄丹莲, 尹璐.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提高简青霉的木质素降解性能[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3): 485-491. |
[14] |
王萌萌, 高宝玉, 曹百川, 王栋, 张贵州, 魏绍山, 胡欣欣. 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处理夏季引黄水库水的对比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2): 242-248. |
[15] |
黄曼君, 李明玉, 任刚, 曹刚, 宋琳. PFS-PDM复合混凝剂对微污染河水的强化混凝处理[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3): 384-38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