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下含水层中污染物生物降解的机制和数值模拟 |
孙菽芬;洪钟祥;李家伦;黄金池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029;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水力学所 北京100044 |
|
|
摘要 对地下含水层污染物生物降解的数学模型建模原则作了补充,对一维均匀介质定常流下生物降解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对模型适用性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已发表的模拟结果和已有的实测结果较为一致。对细菌生物降解机制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降解过程是高度非线性相互作用过程,除个别参数有明显趋向作用外,多数过程相应参数的影响后果由特定条件决定。而模型正是能预报这些作用的详细过程。
|
|
关键词 :
生物降解,
数值模拟,
好氧和厌氧过程,
地下含水层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程巳阳, 安兴琴, 周凌晞, 刘立新, 方双喜, 姚波, 刘钊. 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站CO2浓度的源汇区域代表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576-2584. |
[2] |
潘武轩, 何鸿展, 宋翀芳, 李临平. 露天堆场防风抑尘网临界孔隙率的数值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638-1644. |
[3] |
俞茜, 刘昭伟, 陈永灿, 朱德军. 微囊藻属一日内垂向分布的数值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840-1846. |
[4] |
梁学颖, 马鲁铭, 章智勇. 催化铁与生物耦合工艺条件下表面附着层特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343-1350. |
[5] |
陈雄, 韦祎旸, 李辉信, 梁明祥, 徐莉. 附着剑菌对三氯联苯的吸附及降解机制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423-1428. |
[6] |
郭璇, 杨艳玲, 李星, 周志伟, 马长红, 张洋. 超声空化及絮体破碎过程的模拟与试验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429-1435. |
[7] |
王宇, 卢文喜, 卞建民, 安永凯.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139-146. |
[8] |
张静, 张诗建, 朱振宇, 张亚飞, 姬亚芹. 气溶胶采样头在无人机上安装位置的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9): 2192-2198. |
[9] |
王占山, 潘丽波, 李云婷, 徐文帅, 聂滕, 孙兆彬.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区域酸沉降影响的数值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9): 2420-2429. |
[10] |
杨文夷, 李杰, 陈焕盛, 王自发, 胡波, 宋涛, 李健军. 东亚边界层臭氧时空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633-1641. |
[11] |
宋翀芳, 彭林, 白慧玲, 牟玲, 刘效峰. 露天堆场防风抑尘网后湍流结构及抑尘效率的数值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690-1695. |
[12] |
徐慧敏, 闫海, 马松, 王华生, 尹春华, 刘晓璐. 鞘氨醇单胞菌USTB-05对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316-1321. |
[13] |
吴川福, 岛冈隆行, 小宫哲平, 汪群慧. 温度、pH值对城市垃圾中有机碳溶解及其降解特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976-982. |
[14] |
安永凯, 卢文喜, 董海彪, 罗建男. 基于克里格法的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1073-1079. |
[15] |
李彭, 唐蕾, 左剑恶, 袁琳, 李再兴. 以PHAs为固体碳源的城镇二级出水深度脱氮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331-33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