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物法净化废气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过程机理研究 |
孙珮石 杨显万**;黄若华;张玲琪***;黄兵;李晓梅 |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及化学工程系 昆明650093;**昆明理工 冶金系;***云南大学生物系,昆明650091 |
|
|
摘要 针对生物法净化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过程机理研究表明,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甲苯气体是一个以气膜控制为主的传质过程,其中甲苯的生化降解属于瞬时快速化学反应,即甲苯的生化降解反应速率远远超过甲苯在液膜中的扩散速率,甲苯的生化降解在气液相界面处即可发生,其宏观表现即为甲苯气体直接吸附在润湿的生物膜上后迅速被微生物生化降解。因此,可以从气体吸附理论的新角度去解释生物法净化废气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动力学过程。对于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生物法净化装置的设计与操作而言,凡能改善传质条件、减少气膜阻力的措施均能强化这一生物吸收净化过程。
|
|
关键词 :
生物膜填料塔,
机理研究,
挥发性有机物,
废气净化,
甲苯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王刚, 魏巍, 米同清, 王澎涛, 栾英男, 程水源, 李国昊, 李松. 典型工业无组织源VOCs排放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1957-1964. |
[2] |
林旭, 朱彬, 安俊琳, 杨辉. 南京北郊VOCs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潜在贡献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976-986. |
[3] |
罗达通, 高健, 王淑兰, 王红丽, 王倩, 陈长虹. 上海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特征及污染物来源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987-994. |
[4] |
王沛涛, 何梦林, 鲁美娟, 黄荣, 樊伟龙, 吴军良, 叶代启. 吸附存储-间歇放电法氧化甲苯的反应过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2): 3047-3055. |
[5] |
何璐红, 刘华彦, 卢晗锋, 张泽凯, 陈银飞. 复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处理甲苯气体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7): 1231-1236. |
[6] |
邹宇, 邓雪娇, 王伯光, 李菲, 黄青. 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5): 808-813. |
[7] |
马志飞, 廉新颖, 张进保, 姜永海, 杨鹊平, 吕凤春, 席北斗, 杨昱. 零价铁PRB修复2,4-DNT污染地下水模拟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5): 814-820. |
[8] |
李学峰, 周启星, 罗义. 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对中华新米虾的毒性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3): 530-537. |
[9] |
王宇楠, 叶代启, 林俊敏, 叶炽德, 付名利. 漆包线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6): 980-987. |
[10] |
高爽, 金亮茂, 史建武, 韩斌, 王秀艳, 彭跃, 赵丽娟, 白志鹏. 轻型汽油车VOCs排放特征和排放因子台架测试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3): 397-405. |
[11] |
朱少峰, 黄晓锋, 何凌燕, 陆思华, 冯凝. 深圳大气VOCs浓度的变化特征与化学反应活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2): 2140-2148. |
[12] |
何华飞, 王浙明, 许明珠, 何志桥, 宋爽. 制药行业VOCs排放特征及控制对策研究
——以浙江为例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2): 2271-2277. |
[13] |
席劲瑛, 武俊良, 胡洪营, 王灿. 工业VOCs气体处理技术应用状况调查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1): 1955-1960. |
[14] |
郑江玲, 朱润晔, 於建明, 张丽丽, 陈建孟. 生物滴滤塔同步降解多组分挥发性有机物的实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1): 1971-1978. |
[15] |
陈颖, 叶代启, 刘秀珍, 吴军良, 黄碧纯, 郑雅楠. 我国工业源VOCs排放的源头追踪和行业特征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 48-5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