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活性污泥系统中异养微生物浓度的测定 |
吴志超1*,周 振1,王志伟1,唐书娟1,顾国维1,王荣生2,麦穗海2 |
1.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2. 上海市城市排水市南运营有限公司,上海 201203 |
|
|
摘要 异养微生物(XH)是活性污泥系统稳态设计和动力学模型中的关键性指标,但目前该指标在模型模拟中通常取假定值,缺乏简单有效的测定方法.利用批式好氧消化法测定了污水处理厂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和小试装置厌氧/好氧(AO)工艺好氧池内的XH 浓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且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这也证明了模型和试验方法的正确性.采用该方法测得泥龄10d 的AAO 工艺和泥龄15d 的AO 工艺好氧池内XH 分别约占挥发性悬浮固体的27.5%和23.2%.好氧消化法可同时测定XH 的衰减速率常数(bH).与外加碳源的呼吸计量法相比,好氧消化法精密度和准确度更高,无需外加碳源,也不存在高泥龄下测定值偏离理论值的问题,更适于进水COD 浓度较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测定.
|
|
关键词 :
活性污泥,
异养微生物,
数学模型,
衰减速率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宿程远, 李伟光, 黄智, 陈孟林, 邱锐. 蒽醌类物质经多相类芬顿预处理前后对活性污泥特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351-2359. |
[2] |
窦明, 米庆彬, 左其亭. 闸控河段水质多相转化模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041-2051. |
[3] |
薛圆圆, 孙宝盛, 杜江, 薛士琼, 王明圆, 李恺. 贫营养条件下IAMBR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839-845. |
[4] |
周振, 乔卫敏, 蒋路漫, 吴志超, 王志伟, 杜兴治, 蒋玲燕. 基于数学模型的AAO系统阶跃响应特性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442-447. |
[5] |
袁青彬, 郭美婷, 杨健. 污泥负荷对生物处理系统耐药细菌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8): 1979-1984. |
[6] |
周振, 胡大龙, 吴志超, 王志伟, 杜兴治, 蒋玲燕, 乔卫敏. 基于数学模型的多模式AAO系统运行优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34-1739. |
[7] |
李冬, 何永平, 张肖静, 梁瑜海, 张玉龙, 范丹. MBR系统CANON工艺的快速启动及微生物种群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1): 2788-2795. |
[8] |
范伟, 章光新, 路莹, 杨悦锁, 董李勤. 土壤气相抽提过程中多孔介质扰动的数值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3): 448-454. |
[9] |
王小菊, 何春平, 王震, 邢传宏, 宋安东, 陈红歌. 高效硝化细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2): 286-292. |
[10] |
杨俊晨, 王琨, 黄丽坤, 袁中新, 赵庆良. 污水处理厂芳香烃和氯代烃逸散速率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3): 433-439. |
[11] |
尹军, 李瑞, 张振庭, 王建辉, 王小龙. 低温SBR工艺活性污泥代谢特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 69-74. |
[12] |
姚萌, 罗红元, 谢小青, 戴兰华, 吴伟, 张凯松. 城市污水厂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三维荧光特性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 94-99. |
[13] |
秦磊, 王玮, 张国亮, 孟琴. 内电解-SMBR组合工艺处理蒽醌活性染料废水[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1): 25-31. |
[14] |
周振, 吴志超, 王志伟, 唐书娟, 顾国维. 基于呼吸计量法的异养菌动力学参数优化估计?[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3): 322-327. |
[15] |
张欣, 张代钧, 卢培利, 娄小丹, 宋雪, 林宁波. 应用呼吸-滴定测量监测硝化动态过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10): 1316-132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