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氧化·热化学脱硫研究 |
冷宏,张芝涛,白希尧 |
大连海事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大连116026 |
|
|
摘要 热化学脱硫法因铵盐回收率低、产物不稳定,无法解决实用化问题。氧化热化学法应用超强脉冲电场产生高浓度、高能量的活性粒子,使SO<sub>2</sub>在氧化过程中生成H<sub>2</sub>SO<sub>4</sub>,与NH3进行热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固体微粒(NH<sub>4</sub>)<sub>2</sub>SO<sub>4</sub>,用电收尘器加以回收。脱除率、回收率可达90%左右,脱除1m<sup>3</sup>烟气中SO<sub>2</sub>耗能为4Wh,实现了干法高效脱硫。一次投资大幅度减少,回收铵盐基本上抵消了药品费和电费。
|
|
关键词 :
热化学,
氧化,
活性粒子,
回收率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程巳阳, 安兴琴, 周凌晞, 刘立新, 方双喜, 姚波, 刘钊. 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站CO2浓度的源汇区域代表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576-2584. |
[2] |
高晋徽, 朱彬, 王言哲, 康汉青. 2005~2013年中国地区对流层二氧化氮分布及变化趋势[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307-2318. |
[3] |
曹天昊, 王淑莹, 苗蕾, 李忠明, 彭永臻. 不同基质浓度下SBR进水方式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334-2341. |
[4] |
彭艳蓉, 王久玲, 王鹏, 曾光明, 刘芬, 张玲, 黄小明. 催化湿式共氧化降解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417-2425. |
[5] |
伍波, 李鹏, 张波, 王立章. 负载型粒子电极电催化氧化苯酚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426-2432. |
[6] |
段振亚, 黄文博, 王凤阳, 张磊, 王书肖. 溴添加对燃煤烟气汞形态转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1975-1982. |
[7] |
吴刘曦, 杨静, 沈忱思, 柳建设. 利用层叠苯环π—π相互作用改善废水处理中酞菁催化剂的自氧化弊端[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059-2064. |
[8] |
李东明, 白建峰, 张承龙, 戴珏, 苑文仪, 邓明强, 毛文雄, 王景伟.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处理线路板行业污泥的无害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079-2086. |
[9] |
李明玉, 赵倩, 曾小龙, 刁增辉, 宋琳. TiO2光电催化中光生电子降解对苯醌的行为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397-1402. |
[10] |
刘涛, 向垒, 余忠雄, 莫测辉, 李彦文, 赵海明, 蔡全英, 李慧. 水稻幼苗对纳米氧化铜的吸收及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响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480-1486. |
[11] |
谢小兰, 余光伟, 种云霄, 龙新宪. 污染河流底泥亚铁氧化硝酸盐还原菌分离及代谢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554-1562. |
[12] |
. 农垦对草甸草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H4和N2O)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047-1055. |
[13] |
郑照明, 李泽兵, 刘常敬, 陈光辉, 郑林雪, 马静, 李军, 赵白航. 城市生活污水SNAD工艺的启动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072-1081. |
[14] |
杨延栋, 黄京, 韩晓宇, 张亮, 张树军, 彭永臻. 一体式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高氨氮污泥消化液的启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082-1087. |
[15] |
杜兵, 但智钢, 肖轲, 王军, 段宁. 稳定剂对电解锰废渣中高浓度可溶性锰稳定效果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088-109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