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萃取—反萃取导数光谱法测定污水中微量酚和苯胺类 |
李美蓉;袁存光 |
石油大学炼制系 山东东营257062 |
|
|
摘要 对油矿区污水中酚类和苯胺类同时测定方法和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1∶1氯仿乙醚混合溶剂萃取,再分别用0.1mol/LNaOH和0.1mol/LHCL反萃取污水中微量的酚类和苯胺类。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6时萃取水样,氯仿-乙醚对苯酚、苯胺的萃取回收率分别为76.6%及64.7%。测定的线性范围:酚类为0~2.0mg/L,苯胺类为0~3.3mg/L;检出极限:酚类为0.04mg/L,苯胺类为0.02mg/L。本法与国家环保总局推荐方法对照,实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通过萃取—反萃取,不仅浓缩了样品,而且有效地消除了石油类及金属离子的干扰,适用于油矿区污水的测定。
|
|
关键词 :
酚类,
苯胺类,
四阶导数光谱,
萃取—反萃取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刘芸, 李娜, 马梅, 饶凯锋, 王子健. 酚类化合物雌激素效应的比较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8): 873-878. |
[2] |
陈海荣;朱利中;杨坤;葛飞;陈宇云. 钱塘江水系中酚类化合物的浓度水平及污染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6): 0-0. |
[3] |
牛军峰;余刚;施玮. 苯酚类化合物光解量子产率与结构性质的定量关系[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1): 0-0. |
[4] |
谢国红;李功;马兴杰;刘国光
. 酵母双杂交法筛检酚类物质的内分泌干扰作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23(3): 0-0. |
[5] |
何菲*;袁星;程香菊;郭亚萍;赵元慧. 酚类化合物好氧生物降解的QSBR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1, 21(2): 0-0. |
[6] |
陈勇生;闫姝;孙启俊;金朝晖. 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吸附特征与其结构关系[J].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18(3):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