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质综合评价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刘国东,黄川友,丁晶 |
四川联合大学水利系 成都610065 |
|
|
摘要 为探讨水质综合评价的客观方法,以成都市金堂县东风水库水质资料为例,建立了地面水水质综合评价的BP网络和Hopfield网络模型。BP网络模型以单输出代替多输出可保证评价结果的唯一性。Hopfield网络更优于BP网络,既适用于定量指标的水质参数又适用于定性指标的水质参数,而且使水质评价形象化
|
|
关键词 :
水质综合评价,
BP,
网络,
Hopfield网络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王宇, 卢文喜, 卞建民, 安永凯.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139-146. |
[2] |
徐涛, 燕宪金, 杨国庆. 基于神经网络集成的单个飞行事件噪声预测模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539-544. |
[3] |
黄河, 徐斌, 朱文倩, 秦朗, 马玉英. 长江沿线城市水源氯(胺)化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0): 2497-2504. |
[4] |
邹锐, 张晓玲, 刘永, 赵磊, 朱翔, 颜小品, 阳平坚. 抚仙湖流域负荷削减的水质风险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9): 1721-1727. |
[5] |
李博, 孙冬梅, 冯平, 李发文. 于桥水库浮游藻类时空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3): 508-515. |
[6] |
胡康, 万金泉, 马邕文, 黄明智, 王艳.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A2/O工艺出水氨氮在线预测模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2): 260-267. |
[7] |
王祎, 李静文, 邵雪, 田在兴, 郭亮, 姜继平, 王鹏. 基于计算智能的流域污染排放优化模式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 173-180. |
[8] |
瞿庆玲, 钱新, 张玉超. 工业园共生演化定量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6): 1045-1050. |
[9] |
张维砚, 沈蓓雷, 童琰, 胡雪芹, 徐春燕, 由文辉, 薄芳芳. 基于GA-BP模型的景观小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4): 674-679. |
[10] |
刘潘炜, 郑君瑜, 李志成, 钟流举, 王雪松. 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优化布点方法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7): 907-913. |
[11] |
吴琼, 刘慧, 张丹, 施霞珍. 邻苯二甲酸酯对浅层含水层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5): 671-676. |
[12] |
邵磊, 周孝德, 杨方廷, 韩军. 基于自由搜索的投影寻踪水质综合评价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12): 1708-1714. |
[13] |
孙红松, 杨朝晖*, 曾光明, 刘水清, 徐峥勇, 邓久华, 季丽丽, 陈颖. 基于ANN的SBBR-CRI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及其仿真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11): 1453-1458. |
[14] |
杨珏, 钱新, 张玉超, 钱瑜. 两种新型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的比较[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7): 762-766. |
[15] |
柳丽芬, 郑国华, 杨凤林. MWNTs/TiO2/聚酯功能复合膜吸附及其净化性能[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2): 213-21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