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吉林西部沼泽湿地景观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
岳书平1,2,张树文1*,闫业超3 |
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 长春130012;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
|
|
摘要 以吉林西部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作为研究案例,利用地形图和Landsat MSS、TM 及ETM 遥感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研究沼泽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54~2000 年沼泽湿地面积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954-1976 年沼泽湿地面积急剧减少,到1996 年以后,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不断推进,沼泽湿地面积出现净增加;从景观梯度空间分布可见,该区的沼泽湿地主要分布于河漫滩、牛轭湖、古河道及阶地上的低洼地上,并且1954~2000 年沼泽湿地景观梯度分布变化很大.从沼泽湿地景观格局的驱动因素看,气候暖、干化趋势成为沼泽湿地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强度的不断加大,人为因素对自然因素的放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
|
关键词 :
沼泽湿地,
景观格局,
驱动因素,
吉林西部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侯翠翠, 宋长春, 李英臣, 杨桂生. 不同水分条件沼泽湿地土壤轻组有机碳与微生物活性动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 113-119. |
[2] |
曹金玲, 许其功, 席北斗, 高如泰, 姜磊, 丁京涛, 毛敬英, 孙雪松. 第二阶梯湖泊富营养化自然地理因素及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11): 1849-1855. |
[3] |
李巍, 谢德嫦, 张杰. 景观生态学方法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以大连森林公园东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6): 605-610. |
[4] |
周旺明;王金达;刘景双*;秦胜金;王 洋. 冻融及枯落物对湿地土壤淋溶液的影响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10): 927-932. |
[5] |
孙丽;宋长春;黄耀. 沼泽湿地N2O通量特征及N2O与CO2排放间的关系[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5): 0-0. |
[6] |
徐治国;何岩;闫百兴;宋长春. 植物N/P与土壤pH值对湿地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3): 0-0. |
[7] |
白军红;欧阳华;邓伟;王庆改. 向海沼泽湿地土壤中硝态氮的水平运移规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4):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