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O2 允许排放量分配技术方法的研究
|
张裕芬,金 晶,冯银厂*,赵普生,朱 坦 |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1 |
|
|
摘要 将SO2 排放源分成电厂、工业、供热及民用4 类燃煤源,分别选择不同的指标,综合分析各污染源的SO2 排放绩效水平,结合当地的环境质量状况、发展规划、国家和地方的有关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以及不同行业类型排放源的生产特点和排污水平,设定各类燃煤源应达到的排放绩效标准,利用ISC3 环境空气质量模型,基于基准排放因子及环境综合调节系数,确定各污染源的最终允许排放量.以天津市为例,电厂燃煤源、供热污染源、工业燃煤源的SO2 年允许排放量分别为1.25×105,1.24×104,4.12×104t,削减率分别为14.4%,25.8%,27.9%.
|
|
关键词 :
SO2,
总量控制,
分配方法,
绩效标准,
基准排放因子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周勤迁, 潘月鹏, 王剑, 刘子锐, 吉东生, 陈卫卫, 王跃思. 黑龙江海伦农业区冬春PM2.5和气态污染物污染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844-851. |
[2] |
魏文龙, 曾思育, 杜鹏飞, 陈吉宁, 刘毅. 一种兼顾目标总量和容量总量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确定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 136-142. |
[3] |
方叠, 钱跃东, 王勤耕, 段宁. 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调控模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7): 1215-1222. |
[4] |
陈龙, 曾维. 季节性河流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框架构建[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1): 2107-2111. |
[5] |
马洁云, 易红宏, 唐晓龙, 普丽. 基于AERMOD及减排政策的昆明市工业区SO2情景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0): 1884-1890. |
[6] |
苏航, 银燕, 朱彬, 王自发, 李杰, 潘小乐. 中国环渤海地区SO2和NO2干沉降数值模拟及影响因子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1): 1921-1932. |
[7] |
石广明, 王金南, 毕军, 周全. 中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变化指标分解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 56-61. |
[8] |
白敏菂, 杨波, 王永伟. 氧活性粒子脱除烟气中SO2的实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8): 1263-1267. |
[9] |
但智钢, 段宁, 郭玉文, 李旭华. 基于分解模型的全过程节能减排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6): 852-857. |
[10] |
张炳, 王珂, 毕军. 煤电市场对火电行业SO2排污交易市场的影响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3): 416-419. |
[11] |
王金南*, 蔡博峰, 严刚, 曹东, 周颖. 排放强度承诺下的CO2排放总量控制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11): 1568-1572. |
[12] |
曹琳, 王灿. SO2和NOx基准线排放因子的计算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1): 7-11. |
[13] |
夏思佳, 王勤耕. 基于AERMOD模式的大气扩散参数方案比较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11): 1121-1127. |
[14] |
徐卫国;张清宇;郭慧;刘健;魏玉梅. 灰色聚类修正模型在系统总量控制中的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5): 0-0. |
[15] |
王少平;俞立中;许世远;程声通. 基于GIS的苏州河非点源污染的总量控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22(6):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