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硝化菌群脱氮作用解析 |
马鸣超1,姜 昕1,2 ,李 俊2*,何江涛1 |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
|
|
摘要 采用16S rDNA 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中硝化菌群(氨氧化菌和亚硝酸氧化菌)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机械破壁、酚氯仿抽提和巢式PCR 的方法处理样品,为后续的DGGE 提供了理想的模板;DGGE 图谱显示,氨氧化菌种群随着滤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多后减少,在20~60cm 存在10 种左右,多样性最丰富,是亚硝化作用的主要区域;亚硝酸氧化菌的多样性则相对贫瘠,主要分布在50cm 及更深的范围,优势种群3~4 种,是硝化作用的主要场所.
|
|
关键词 :
人工快渗系统,
硝化菌群,
16S rDNA,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蒋绍妍, 王文星, 薛向欣. 抚顺西露天油页岩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8): 2126-2132. |
[2] |
王剑, 王朝晖, 熊毅俊. 不同时期条纹环沟藻可培养藻际细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6): 1540-1547. |
[3] |
白洁, 刘小沙, 侯瑞, 赵阳国, 高会旺. 南海南部海域浮游细菌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1): 2950-2957. |
[4] |
黄荣新, 陈泽涛, 刘钢, 骆其金, 邓伟光, 林伟仲. 反硝化聚磷菌的驯化富集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增刊): 43-48. |
[5] |
吴涓, 钟升, 王光云, 李玉成. 一株降解微囊藻毒素菌种的鉴定及其活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1): 116-122. |
[6] |
颜庆云, 余育和, 冯伟松. 武汉东湖浮游生物宏基因组与环境重金属的关系[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增刊): 52-56. |
[7] |
晋利, 刘兆普, 赵耕毛, 汪辉, 陈雷. 一株溶藻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及其鉴定[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2): 222-227. |
[8] |
陈谊, 孙宝盛, 张斌, 黄兴. 不同MBR反应器中硝化菌群落结构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1): 69-75. |
[9] |
白洁, 李海艳, 张健, 赵阳国. 黄海西北部沉积物中细菌群落16S rDNA多样性解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12): 1277-1284. |
[10] |
杨朝晖;刘有胜;曾光明;肖勇;杨恋. 厨余垃圾高温堆肥中嗜热细菌种群结构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6): 0-0. |
[11] |
马放;张佳;张献旭;魏利;杨基先. 生物陶粒反应器中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4): 0-0. |
[12] |
赵阳国;任南琪;王爱杰;刘一威. 铁元素对硫酸盐还原过程的影响及微生物群落响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2): 0-0. |
[13] |
孙寓姣;左剑恶;陈莉莉. 同时产甲烷反硝化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1): 0-0. |
[14] |
杨洋;左剑恶;全哲学;Lee Sung-taik;沈平;顾夏声. UASB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污泥的种群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1): 0-0. |
[15] |
李永峰;任南琪;杨传平;胡立杰;郑国香. 一株高效产氢产酸细菌的鉴定与产氢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2):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