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湿空气作为自由基源物质脱除烟气中的NOx |
魏恩宗,高翔,骆仲泱,吴祖良,岑可法 |
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 浙江杭州310027 |
|
|
摘要 以湿空气为自由基源物质,通过直流电晕放电自由基簇射,结合化学吸收脱除烟气中的N0x,比较了湿空气和湿氧气两种自由基源物质条件下的NOx脱除效果.结果表明,以湿空气为自由基源物质时的NOx脱除效率比湿氧气低.实验条件下,湿空气时,反应器NOx脱除效率为45.5%,经25%NaOH溶液吸收后系统总效率为68.6%;湿氧气时,反应器Nox脱除效率为71.5%,经25%NaOH溶液吸收后系统总效率为90.9%.
|
|
关键词 :
自由基源物质,
湿空气,
NOx脱除,
化学吸收,
烟气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段振亚, 黄文博, 王凤阳, 张磊, 王书肖. 溴添加对燃煤烟气汞形态转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1975-1982. |
[2] |
黎宝林, 李明玉, 刘海豪, 曹刚, 任刚, 宋琳, 叶向东. 络合-氧化-还原耦合方法脱除烟气中NOx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125-1130. |
[3] |
李洋洋, 金宜英, 聂永丰. 污泥与煤混烧动力学及常规污染物排放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3): 604-609. |
[4] |
唐子君, 方平, 岑超平, 梁阳明. 印染污泥焚烧烟气污染控制案例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9): 1591-1595. |
[5] |
邓双, 张凡, 刘宇, 石应杰, 王红梅, 张辰, 王相凤, 曹晴. 燃煤电厂铅的迁移转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7): 1199-1206. |
[6] |
张星, 李彩亭, 樊小鹏, 路培, 陶沙沙, 赵伟伟, 范春贞, 赵倩茹 . CeCl3/活性炭纤维去除模拟烟气中单质汞的实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5): 816-821. |
[7] |
周玲莉, 薛南冬, 韩宝禄, 李发生. 水泥窑协同处置POPs污染土壤对环境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增刊): 24-29. |
[8] |
高鹏, 向军, 张安超. 壳聚糖吸附剂脱除燃煤模拟烟气中汞的试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6): 733-737. |
[9] |
乔少华, 晏乃强, 陈杰, 瞿赞, 贾金平. MnOx/a-Al2O3催化氧化燃煤烟气中Hg0的试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3): 237-241. |
[10] |
荆国华;李伟;施耀. 烟气脱氮体系中络合吸收剂的氧化还原过程[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1): 0-0. |
[11] |
孙巍;晏乃强;贾金平. 载溴活性炭去除烟气中的单质汞[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3): 0-0. |
[12] |
林军;王凡;张凡;钟儒刚;都基峻. 烟气分布器对半干法脱硫塔流场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2): 0-0. |
[13] |
孙文寿;吴忠标;谭天恩. 烟气脱硫过程中添加剂对石灰石的促溶作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22(4): 0-0. |
[14] |
马双忱;赵毅;郑福玲;王淑勤. 液相催化氧化脱除烟道气中SO2和NOx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1, 21(1): 0-0. |
[15] |
常纪文. “两控区”内燃煤火电厂烟气脱硫成本的转移[J].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20(6):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