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环糊精对硝基苯微生物降解的影响 |
孔德洋1,高士祥2,林志芬2,王连生2 |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42;2.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江苏南京210093 |
|
|
摘要 研究了硝基苯的生物降解过程,探讨了在降解过程中加入环糊精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环糊精可以提高降解菌对硝基苯的耐受浓度,缩短降解菌的停滞时间,促进降解菌的生长,加快硝基苯的降解.这种作用与环糊精和硝基苯的浓度有关,硝基苯浓度高于降解菌的耐受浓度时影响更为显著;环糊精浓度越高,影响越大.
|
|
关键词 :
环糊精,
硝基苯,
生物降解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梁学颖, 马鲁铭, 章智勇. 催化铁与生物耦合工艺条件下表面附着层特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343-1350. |
[2] |
陈雄, 韦祎旸, 李辉信, 梁明祥, 徐莉. 附着剑菌对三氯联苯的吸附及降解机制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423-1428. |
[3] |
张娜, 陈日, 张海涛, 洪梅. 模拟地下水中重碳酸盐浓度对零价铁还原硝基苯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8): 2010-2016. |
[4] |
董军, 王敏, 刘登峰, 李文德, 钟笛, 温春宇, 秦传玉. 地下水化学成分对植物油改性纳米铁还原硝基苯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69-1775. |
[5] |
徐慧敏, 闫海, 马松, 王华生, 尹春华, 刘晓璐. 鞘氨醇单胞菌USTB-05对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316-1321. |
[6] |
赵艳民, 秦延文, 郑丙辉, 张雷, 马迎群.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健康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328-1335. |
[7] |
李彭, 唐蕾, 左剑恶, 袁琳, 李再兴. 以PHAs为固体碳源的城镇二级出水深度脱氮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331-336. |
[8] |
葛启隆, 岳秀萍, 王国英. 一株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响应面法优化其固定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518-525. |
[9] |
孙瑞珠, 马玉龙, 张娟, 张作义, 王艳, 王敏, 马志强. 泰乐菌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动力学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4): 722-727. |
[10] |
付正茹, 冯艳丽, 任青青, 曾翠平, 邹婷. 上海市大气PM2.5中羰基化合物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1): 1937-1945. |
[11] |
苏燕, 赵勇胜, 赵妍, 薄艳蓉, 王贺飞, 王玮瑜. 工业铁屑(零价铁)还原硝基苯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8): 1452-1455. |
[12] |
甘露, 阎宁, 张永明. 紫外辐射与生物膜同步耦合降解喹啉[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4): 623-629. |
[13] |
沈莹, 胡天觉, 曾光明, 吴娟娟, 黄超, 刘晖, 黄丹莲, 尹璐.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提高简青霉的木质素降解性能[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3): 485-491. |
[14] |
肖鹏飞, 程国玲, 宋玉珍, 赵淑清, 应杉, 李永峰, 近藤隆一郎. 白腐菌对氯丹的降解性能及降解途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增刊): 39-45. |
[15] |
许超, 董军, 马小兰, 牛波, 娄权正. 微生物异化还原铁氧化物体系对硝基苯的降解作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9): 1472-147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