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除草剂对氮肥反硝化损失与N2O排放的影响 |
丁洪1,3;王跃思2 |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福建福州350013;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
|
|
摘要 在华北平原潮土上,采用原状土柱培养乙炔抑制法研究玉米地氮肥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量以及喷施3种除草剂(乙莠、丁莠和旱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反硝化损失量为2.66kgN/hm2,占施肥量的1.77%;氮肥产生的N2O排放量为3.14kgN/hm2,占施氮量的2.09%,反硝化不是该地区旱作系统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但氮肥的施用大大增加N2O排放量.喷施除草剂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氮肥的N2O排放量和反硝化损失量,比单施尿素处理分别降低2.01~2.85kgN/hm2和2.56~3.16kgN/hm2.
|
|
关键词 :
除草剂,
氮肥,
反硝化,
氧化亚氮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戴娴, 王晓霞, 彭永臻, 王淑莹. 进水C/N对富集聚磷菌的SNDPR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36-2643. |
[2] |
王国英, 崔杰, 岳秀萍, 李亚男, 贾子龙.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脱氮同时降解苯酚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44-2649. |
[3] |
黄健, 黄珊, 张华, 黄显怀, 张勇, 王萌, 朱菁, 王宽. 基于间隔偏最小二乘法短程硝化反硝化中无机盐氮的近红外光谱[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014-2020. |
[4] |
宋爱红, 沈志强, 周岳溪, 刘珊, 肖宇, 苗莹. 以稻秆为固体碳源处理分散养猪冲洗水的试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052-2058. |
[5] |
杨文斌, 李阳, 孙共献. 穗花狐尾藻对外源15N在水-沉积物界面迁移转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855-1862. |
[6] |
高靖伟, 赫婷婷, 程翔, 封莉, 张立秋. EGSB-MBR组合工艺处理糖蜜发酵废水效能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416-1422. |
[7] |
. 农垦对草甸草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H4和N2O)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047-1055. |
[8] |
郑照明, 李泽兵, 刘常敬, 陈光辉, 郑林雪, 马静, 李军, 赵白航. 城市生活污水SNAD工艺的启动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072-1081. |
[9] |
委燕, 王淑莹, 马斌, 彭永臻. 游离亚硝酸预处理强化剩余污泥发酵同步反硝化性能[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742-747. |
[10] |
姚晓龙, 徐会显, 唐陈杰, 张路. 鄱阳湖水体悬浮物反硝化潜力模拟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846-855. |
[11] |
刘常敬, 李泽兵, 郑照明, 王春香, 王昌稳, 张美雪, 赵白航, 李军. 不同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87-94. |
[12] |
郑林雪, 李军, 胡家玮, 侯爱月, 卞伟, 郑照明. 同步硝化反硝化系统中反硝化细菌多样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116-121. |
[13] |
邓时海, 李德生, 卢阳阳, 曾琪静. 集成模块系统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试验[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9): 2259-2265. |
[14] |
葛会林, 刘树深, 苏冰霞. 通用浓度加和模型预测有机磷与三嗪农药对绿藻的联合毒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9): 2413-2419. |
[15] |
李鹏章, 王淑莹, 彭永臻, 刘越. COD/N与pH值对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N2O产生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8): 2003-200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