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五里湖底泥污染对菹草石芽萌发及轮叶黑藻生长的影响 |
陈书琴 1,2,许秋瑾 1*,储昭升 1,金相灿1 |
(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 控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2;2.安庆师范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 |
|
|
|
摘要 为探究沉水植物在东五里湖恢复的可行性,在测定东五里湖底泥污染指标的基础上,选择了在梅梁湾及贡湖适宜生长的季节上互补的2 种典型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菹草石芽萌发及轮叶黑藻生长试验.结果表明,东五里湖底泥重金属污染Cd>Cu>Pb>Zn>Cr;东五里湖与梅梁湾底泥上菹草石芽萌发率的统计学差异并不显著(P>0.05),但石芽在东五里湖底泥中出现了休眠现象.在同一底泥中,不同N、P 水平上覆水下轮叶黑藻的POD、SOD 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底泥,同-N、P 水平下轮叶黑藻POD、SOD 活性t 检验有显著差异 (P<0.05),轮叶黑藻在东五里湖底泥中衰老较快.底泥对轮叶黑藻抗氧化酶系统起主导性作用,东五里湖水生植物恢复主要受底泥重金属Cd的胁迫.
|
|
关键词 :
东五里湖,
底泥,
菹草石芽,
轮叶黑藻,
抗氧化酶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谢小兰, 余光伟, 种云霄, 龙新宪. 污染河流底泥亚铁氧化硝酸盐还原菌分离及代谢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554-1562. |
[2] |
陈超, 钟继承, 范成新, 申秋实, 刘成. 疏浚对湖泛的影响:以太湖八房港和闾江口水域为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8): 2071-2077. |
[3] |
苏恩萍, 孟范平, 孙婷, 付文超, 王群, 李永富, 胡恒. 短期暴露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文蛤抗氧化酶响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511-517. |
[4] |
刘晓伟, 谢丹平, 李开明, 周伟坚, 王海军. 投加生物促生剂对底泥微生物群落及氮磷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增刊): 87-92. |
[5] |
王智, 张志勇, 张君倩, 闻学政, 王岩, 刘海琴, 严少华. 两种水生植物对滇池草海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2): 328-335. |
[6] |
胡小贞, 刘倩, 李英杰. 滇池福保湾植被重建对底泥再悬浮及营养盐释放的控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7): 1288-1292. |
[7] |
夏钰妹, 孙雪, 徐年军, 钱伟. a-亚麻酸对赤潮异弯藻生长的抑制作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5): 880-885. |
[8] |
黄廷林, 杨凤英, 柴蓓蓓, 孙昕. 水源水库污染底泥不同修复方法脱氮效果对比实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1): 2032-2038. |
[9] |
王川, 杨朝晖, 曾光明, 汪理科, 徐海音, 谢华明. DTCR协同水泥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1): 2060-2066. |
[10] |
李国新, 张丹丹, 颜昌宙, 薛培英. 轮叶黑藻对铅的吸附特征及生物吸附机理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8): 1327-1333. |
[11] |
张明礼, 杨浩, 林振山, 崔文静, 陈劲松, 王小雷. 太湖竺山湾底泥中有害物质含量与环境污染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5): 852-857. |
[12] |
宋睿, 姜锦林, 耿金菊, 高士祥, 王晓蓉. 不同浓度铵态氮对苦草的生理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3): 448-453. |
[13] |
李梁, 胡小贞, 刘娉婷, 周北海, 金相灿. 滇池外海底泥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增刊): 46-51. |
[14] |
李鹏, 曾光明, 徐卫华, 张长, 蒋敏. 有机酸对污染底泥中Zn和Pb浸出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9): 1235-1240. |
[15] |
陈如海, 詹良通, 陈云敏, 胡洪志. 西溪湿地底泥氮、磷和有机质含量竖向分布规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4): 493-49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