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生物絮凝剂与聚合氯化铝复配的响应面优化 |
黄 兢1,杨朝晖1*,孙珮石2,曾光明1,周长胜1,阮 敏1 |
1.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2.云南大学环境与湖泊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 |
|
|
|
摘要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MBFGA1)与聚合氯化铝(PAC)配合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的5 个影响因子分别为MBFGA1 投加量、PAC 投加量、pH 值、CaCl2 投加量、快搅速度.2 个响应值为絮凝率和絮体粒径.响应面实验分别拟合出了关于絮凝率和絮体粒径的二次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449 和0.8029,表明拟合情况良好.根据2 个响应值的分布情况,推算出最适粒径为0.7mm.同时,以絮凝率100%、絮体粒径0.7mm 为目标值,确定了最佳复配絮凝条件: MBFGA1 99.75mg/L, PAC121mg/L, pH 7.3, CaCl2 27mg/L, 快搅速度163r/min.通过分析比较, 发现PAC 在改变胶体表面电位使其脱稳聚沉方面有较强的能力,有利于MBFGA1 在絮凝后期吸附架桥作用的发挥.对提高絮凝效果、降低MBFGA1 运行成本具有很好的作用.
|
|
关键词 :
微生物絮凝剂,
聚合氯化铝(PAC),
复配,
响应面分析(RSM)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马玉杰, 袁兴中, 彭馨, 刘欢, 包姗, 吴秀莲, 曾光明. 复配逆胶束体系中漆酶催化性能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129-1134. |
[2] |
郭俊元, 信欣, 能子礼超, 李剑锋. 猪场废水生产微生物絮凝剂发酵特性及动力学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0): 2588-2592. |
[3] |
何璐红, 刘华彦, 卢晗锋, 张泽凯, 陈银飞. 复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处理甲苯气体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7): 1231-1236. |
[4] |
张媛媛, 杨朝晖, 曾光明, 汪理科, 黄兢, 魏淑梅, 冯婧. 微生物絮凝剂MBFGA1的结构鉴定及絮凝机理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2): 278-285. |
[5] |
郭俊元, 杨春平, 邱国良. 生物絮凝剂与改性沸石复配处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的响应面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1): 1999-2005. |
[6] |
白俊风, 孟昭福, 刘源辉, 秦普学, 郑萍英, 寻路路, 郭彩虹. 两性-阳离子复配修饰塿土对苯酚的吸附[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10): 1389-1394. |
[7] |
金若菲;王 竞;周集体*;王春燕;曹同川. 脱水污泥制备的絮凝剂稳定性及对Cr(Ⅵ)的去除[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10): 888-891. |
[8] |
蔡冬清;柳丹;季程晨;王相勤;余增亮. 磁控改性复配物治理水华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5): 0-0. |
[9] |
柳丹;蔡冬清;王相勤;余增亮. 磁聚去除淡水藻华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6): 0-0. |
[10] |
初永宝;高宝玉;岳钦艳;王燕;王曙光. 聚合氯化铝中纳米Al13形态的混凝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4): 0-0. |
[11] |
高宝玉;王燕;岳钦艳;王献. PAC与PDMDAAC复合絮凝剂中铝的形态分布[J].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22(5):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