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 |
张高生,王仁卿* |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
|
|
摘要 以配准后的4 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并结合野外调查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林地植被、草甸植被、湿地面积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1977~2004 年间,植被覆盖面积逐年增加,年均增加3373.68 hm2;其中,柽柳、芦苇、碱蓬和农田植被面积分别增加了1066.14,314.19,1128.87,5811.71 hm2;刺槐林面积呈波动变化.初期湿地有河流、沼泽和滩涂3 种类型,后期又增加水库、水田、池塘等人工湿地类型.受黄河来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沼泽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而水库、水田、虾池、滩涂湿地面积明显增加.
|
|
关键词 :
生态环境,
动态监测,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现代黄河三角洲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张晓瑞, 贺岩丹, 方创琳, 王振波. 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测度分区与调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200-2208. |
[2] |
刘军会, 高吉喜, 马苏, 王文杰, 邹长新. 内蒙古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591-598. |
[3] |
刘爱萍, 任秀文, 姜国强, 李开明, 陈中颖. 大亚湾海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增刊): 66-73. |
[4] |
杨静, 张仁铎, 翁士创, 余云军. 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增刊): 178-185. |
[5] |
梁伟, 张慧颖, 朱孔来. 基于模糊数学和灰色理论的城市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5): 945-951. |
[6] |
刘洋, 吕建树, 吴泉源, 孙翔. 基于面向对象理论的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8): 1521-1529. |
[7] |
苟亚青, 刘昕, 李思远, 董仁才. 基于3S技术的青藏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0): 1914-1920. |
[8] |
刘瑞, 王世新, 周艺, 姚尧, 韩向娣. 基于遥感技术的县级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模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 181-186. |
[9] |
解宇峰, 李德波, 马晓明, 张书海. 人居生态环境评价中的生态辐射模型研究
——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2): 279-283. |
[10] |
孟岩, 赵庚星.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河口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2): 163-167. |
[11] |
王振红;桂和荣;罗专溪;袁文华. 采煤塌陷塘浮游生物对矿区生态变化的响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1): 0-0. |
[12] |
杨志峰;赵彦伟;崔保山;胡廷兰. 面向生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5): 0-0. |
[13] |
杨再福;施炜刚;陈立侨;陈勇;周忠良. 东太湖生态环境的演变与对策[J].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23(1): 0-0. |
[14] |
王菊;房春生;刘殊;于连生;杜尧国. 开发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资源影响的价值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22(1): 0-0. |
[15] |
钟珂*;亢燕铭;王翠萍. 城市街口规划设计与城市空气环境的关系[J]. 中国环境科学, 2001, 21(5):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