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好氧-沉淀-厌氧工艺剩余污泥减量化的影响因素 |
王建芳1,赵庆良1*,刘志刚1,林佶侃2 |
1.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2.金迪生物科技集团,广东 东莞 523581 |
|
|
摘要 研究了好氧-沉淀-厌氧(OSA)工艺污泥减量效果以及ORP、污泥回流比、厌氧污泥浓度、厌氧污泥停留时间、有机负荷和废水种类等因素对OSA 工艺污泥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流OSA 工艺平均污泥产率为0.24g/g,比相同条件下传统活性污泥(CAS)工艺污泥产率下降44.34%.降低ORP 主要从污泥衰减效果和能量解偶联两方面影响OSA 工艺污泥产率.间歇实验结果表明,浓缩污泥ORP 从-100mV降到-250mV 时,污泥衰减更加显著,污泥产率从0.43g/g 降至0.32g/g.污泥回流比是OSA 工艺污泥产率重要影响因素,以实验运行稳定性和 污泥产率相结合为原则,连续流实验的最佳回流比为0.33.提高厌氧污泥浓度,延长厌氧污泥停留时间,有利于污泥减量.Ns 从0.41kg/(kg·d)提高到1.13kg/(kg·d),将乙酸钠为唯一碳源的配水改变为屠宰废水,均能使CAS 工艺污泥产率提高,而OSA 工艺污泥产率基本不受影响,因此OSA 工艺污泥减量率相对于相同条件下CAS 工艺提高6%左右.
|
|
关键词 :
污泥减量,
影响因素,
氧化还原电位,
污泥回流比,
有机负荷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周春艳, 厉青, 何颖霞, 王中挺, 陈辉, 张丽娟, 毛慧琴, 余超. 山东省近10年对流层NO2柱浓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281-2290. |
[2] |
钟茂生, 彭超, 姜林, 韩丹, 夏天翔, 姚珏君, 郑迪. 污染场地土壤中Cd人体可给性影响因素及对筛选值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217-2224. |
[3] |
陈子方, 焦维琦, 白静, 赵勇胜, 杜鹏程. 没食子酸还原六价铬反应动力学规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391-1396. |
[4] |
李卉, 赵勇胜, 韩占涛. 改性纳米铁原位反应带修复范围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135-1141. |
[5] |
苏燕, 赵勇胜, 李璐璐, 秦传玉, 王冬梅, 杨帅. 多孔介质中泡沫的迁移特性和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817-824. |
[6] |
孙昕, 卞晶, 解岳, 叶丽丽, 马兰. 曝气诱导内波破坏水库水温分层的过程与效果[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434-441. |
[7] |
王书航, 姜霞, 王雯雯, 胡佳晨, 张博, 李佳璐, 赵丽. 蠡湖水体悬浮物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6): 1548-1555. |
[8] |
陈操操, 刘春兰, 汪浩, 关婧, 陈龙, 王海华, 张继平, 李铮, 刘晓洁. 北京市能源消费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6): 1622-1632. |
[9] |
曹杰, 陈广银, 常志州, 叶小梅, 杜静. 有机负荷对秸秆床反应器厌氧生物产沼气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200-1206. |
[10] |
晏鹏, 吉芳英, 王静, 范剑平, 颜达超. 嵌入式旁路污泥减量污水处理系统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884-888. |
[11] |
王梅, 刘琰, 郑丙辉, 周娟, 江秋枫. 城市内河表层沉积物氮形态及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3): 720-726. |
[12] |
张晓琦, 田禹, 王强. 曝气强度对蠕虫捕食污泥过程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345-351. |
[13] |
李祥, 陈宗姮, 黄勇, 袁怡, 张大林. 控制ORP实现连续流反应器部分亚硝化稳定运行[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2): 3086-3092. |
[14] |
赵永富, 郑正, 汪昌保, 李莉莉, 叶庆富. 高能辐射去除饮用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3): 430-435. |
[15] |
史军, 崔林丽.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霾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2): 2113-212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