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华期间太湖梅梁湾微囊藻原位生长速率的测定 |
吴晓东1,2,孔繁翔1* |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08;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
|
|
摘要 2007 年8 月太湖发生水华期间采用细胞分裂频率法(FDC)对太湖梅梁湾蓝藻的原位生长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微囊藻的细胞分裂频率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即白天高,最大值约为20%;夜晚低,最小值约为5%.计算得到4 个采样点蓝藻原位生长速率分别为0.23,0.19,0.37,0.26d-1.实验同时测定了水体的营养盐水平和叶绿素a 的含量,表明较高的细胞分裂频率可能与水体中较高的营养盐水平、叶绿素a 含量有关.
|
|
关键词 :
太湖,
蓝藻水华,
微囊藻,
原位生长,
细胞分裂频率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古励, 郭显强, 丁昌龙, 何强, 单志俊. 藻源型溶解性有机氮的产生及不同时期藻类有机物的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745-2753. |
[2] |
陈俊, 李大鹏, 李勇, 黄勇, 袁怡, 李祥. 底泥扰动下藻类对不同形态磷在水体中分布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787-2793. |
[3] |
王西琴, 高伟, 张远. 基于控制单元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优化模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835-2842. |
[4] |
詹晓静, 向垒, 李彦文, 莫测辉, 邓哲深, 黄缤慧, 温宏飞, 蔡全英, 赵海明. 农田土壤中微囊藻毒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129-2136. |
[5] |
张睿, 王广军, 李志斐, 郁二蒙, 夏耘. 枯草芽孢杆菌对铜绿微囊藻抑制效果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814-1821. |
[6] |
俞茜, 刘昭伟, 陈永灿, 朱德军. 微囊藻属一日内垂向分布的数值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840-1846. |
[7] |
李江, 刘云国, 曾光明, 祝志林, 蔡晓曦, 刘少博, 尹怡诚, 柳思勉, 胡新将, 谭小飞. 荸荠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474-1479. |
[8] |
向斯, 刘世昌, 赵以军, 程凯. pH值及黏土密度对壳聚糖改性絮凝剂除藻效果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520-1525. |
[9] |
张又, 刘凌, 蔡永久, 尹洪斌, 高俊峰, 高永年. 太湖流域河流及溪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535-1546. |
[10] |
张露, 黄莹莹, 陈雪初, 彭欣, 顾世勇. 电厂温排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影响的模拟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181-1186. |
[11] |
武晓飞, 李大鹏, 汪明, 王忍, 陈俊. 反复扰动下加藻对不同形态磷相互转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187-1196. |
[12] |
王杰, 刘成, 朱浩强, 陈卫. 太阳光催化氧化工艺对藻源含氮有机物的降解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792-796. |
[13] |
王振红, 罗专溪, 车霏霏, 严雅萌, 颜昌宙. 不同磷水平下铜绿微囊藻对砷酸盐的吸收和净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533-538. |
[14] |
赵巧华, 杭蓉蓉, 王玲, 秦泉. 夏季太湖水体势能异常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机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227-235. |
[15] |
陈超, 钟继承, 范成新, 申秋实, 刘成. 疏浚对湖泛的影响:以太湖八房港和闾江口水域为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8): 2071-207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