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d/Fe及纳米Pd/Fe对氯酚的脱氯研究 |
徐新华,卫建军,汪大翚 |
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 浙江杭州310027 |
|
|
摘要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得到了纳米Fe和纳米Pd/Fe(20~100nm),利用制备的纳米催化剂对氯酚进行了催化脱氯研究,并与常规的零价铁和Pd/Fe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反应活性,所制备的纳米Pd/Fe双金属BET比表面积达到12.4m<sup>2</sup>/g,而商用铁颗粒(<10m)的比表面积只有0.49m<sup>2</sup>/g;当钯化率为0.0666%,纳米Pd/Fe用量在6g/L时,氯酚脱氯率达到90%以上,在相同的处理效果下,常规Pd/Fe的使用量为纳米Pd/Fe的20倍左右,纳米Pd/Fe催化氯酚的脱氯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
|
|
关键词 :
纳米颗粒,
脱氯,
Pd/Fe,
氯酚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武博然, 王冬扬, 柴晓利.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生物脱氯机制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470-2476. |
[2] |
黄海, 蒋建国, 肖叶, 宋迎春. 碱催化脱氯技术处理氯代新POPs研究及示范工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149-1155. |
[3] |
黄海, 蒋建国, 肖叶. 碳酸钠/甘油体系中六氯苯脱氯去除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122-128. |
[4] |
刘美婷, 余冉, 陈良辉, 吴俊康. 典型纳米金属氧化物对氨氧化菌Nitrosomonas europaea的生物胁迫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190-195. |
[5] |
魏学锋, 孙治荣. Pd/Ti电极上2,4,6-三氯酚还原脱氯:条件优化及降解途径[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9): 2285-2291. |
[6] |
郎印海, 刘伟, 王慧. 生物炭对水中五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8): 2017-2023. |
[7] |
董梦柯, 周安华, 康军, 陈瑶, 王新华, 李秀芬. 氧化锌纳米颗粒对膜-生物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09-1714. |
[8] |
姜东生, 李梅, 崔益斌. 重金属和氯酚对霍甫水丝蚓的急性毒性及水环境安全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6): 1572-1578. |
[9] |
谭文慧, 李婷, 江芳, 陈欢, 刘景亮. Pd/g-C3N4对水中2,4-二氯酚的催化加氢脱氯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2): 3099-3105. |
[10] |
蒋丹烈, 胡霞林, 王锐, 尹大强. 离子对氧化铁纳米颗粒水中聚集作用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0): 2545-2550. |
[11] |
王树涛, 李素萍, 王未青, 王志申, 尤宏. ZnO纳米颗粒对SBR活性污泥活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0): 2575-2580. |
[12] |
李建华, 阚海峰, 毛亮, 高士祥. pH值和硬度对两种氯酚类化合物对大型溞急性毒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2): 2251-2256. |
[13] |
金小伟, 查金苗, 王子健, 滕恩江, 吕怡兵. 氯酚类化合物对紫背浮萍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2): 2257-2261. |
[14] |
熊力, 马永鹏, 毛思予, 苏永良, 金帮明, 刘堰. 五氯酚对稀有鮈鲫胚胎毒性效应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2): 337-344. |
[15] |
李昂, 张雨, 夏春龙, 陈景文, 蔡喜运. L-半胱氨酸对酰胺类除草剂的离体脱氯反应与机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0): 1832-183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