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吉林黑土中Cd、Pb、As的空间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 |
曹会聪1,2;王金达1;张学林1 |
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林长春130012;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
|
|
摘要 研究了吉林省黑土区耕层土壤(0~20cm)中Cd、Pb、As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煤矿区周围、公路旁和城郊为农田黑土Cd、Pb、As的高含量分布区,煤矿区周围土壤Cd、Pb、As均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公路旁和城郊的土壤外源Pb进入量较大.采用Muller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得出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煤矿区土壤Cd具有很高的潜在生态风险,As具有一般风险;各采样区的Pb含量均呈现一般风险.总体而言,煤矿区土壤具有一般潜在风险,而公路旁和城郊土壤均具有低潜在生态风险.关键词:黑土;Cd;Pb;As;潜在生态风险;吉林省
|
|
关键词 :
黑土,
Cd,
Pb,
As,
潜在生态风险,
吉林省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邵田田, 宋开山, 丁智, 李思佳, 赵莹, 张柏. 辽河东西支流与干流水体光学特性和组分对比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794-2804. |
[2] |
董騄睿, 胡文友, 黄标, 刘刚, 瞿明凯, 邝荣禧. 基于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的城郊农田土壤重金属源解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103-2111. |
[3] |
刘彬, 孙聪, 陈世宝, 张晓晴, 宋文恩, 李宁. 水稻土中外源Cd老化的动力学特征与老化因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137-2145. |
[4] |
钟茂生, 彭超, 姜林, 韩丹, 夏天翔, 姚珏君, 郑迪. 污染场地土壤中Cd人体可给性影响因素及对筛选值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217-2224. |
[5] |
于喜鹏, 宋绵, 张文静. 污染源半定量化的地下水有机污染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709-1718. |
[6] |
张彦灼, 李文静, 李军, 卞伟, 李芸, 陈光辉. 固定床中好氧颗粒污泥动态吸附结晶紫染料[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726-1733. |
[7] |
马惠君, 黄帅, 刘和, 陈兴春, 刘宏波, 白杰. 自生动态膜分离厌氧产酸污泥效果与特征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780-1785. |
[8] |
栾红艳, 赵卫红, 苗辉. Cd2+胁迫下中肋骨条藻细胞内多胺的生理响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487-1494. |
[9] |
李如忠, 董玉红, 钱靖. 基于TASCC的典型农田溪流氨氮滞留及吸收动力学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502-1510. |
[10] |
李良忠, 胡国成, 张丽娟, 于云江, 陈棉彪, 向明灯, 黄楚珊, 韩倩, 曹兆进, 王强, 钟格梅. 矿区家庭灰尘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230-1238. |
[11] |
刘祥, 何成达, 刘雯, 朱亮. 原水碳源分子量分布及DPB效能对酸化时间的响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797-803. |
[12] |
戴之希, 田立勋, 王国栋, 翁焕新. 超声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检测污泥中氯苯[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471-477. |
[13] |
王振红, 罗专溪, 车霏霏, 严雅萌, 颜昌宙. 不同磷水平下铜绿微囊藻对砷酸盐的吸收和净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533-538. |
[14] |
汪明霞, 王娟, 司友斌.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异化还原Fe(III)介导的As(III)氧化转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9): 2368-2373. |
[15] |
孙岩, 吴启堂, 许田芬, 翟晓峰, 林晓燕, 王慧. 土壤改良剂联合间套种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田间试验[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8): 2049-205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