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活性污泥过程反应池与二沉池耦合模型与模拟 |
张代钧1;李振亮1,2;卢培利1;张天1;庞子山3 |
1.重庆大学环境科学系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030;3.重庆市水务集团 重庆400020;2.重庆教育学院 重庆400067 |
|
|
摘要 将二沉池一维通量模型与反应池活性污泥2号模型(ASM2)耦合,建立了活性污泥过程模型.模型应用于重庆某污水处理厂,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对出水中COD、SS、TN及TP进行模拟.针对该污水处理厂现行运行条件,分析了影响活性污泥系统的因素,提出优化运行参数,将二沉池污泥回流比由原来的0.75减至0.20~0.25,剩余污泥排放量从原来的591m3/d至204~249m3/d;将反应池污泥浓度由原来的1.2g/L增加至2.8g/L,可提高系统抗负荷冲击和抗低温的能力,改善系统出水水质.
|
|
关键词 :
活性污泥过程,
反应池,
二沉池,
数学模型,
模拟优化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窦明, 米庆彬, 左其亭. 闸控河段水质多相转化模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041-2051. |
[2] |
周振, 乔卫敏, 蒋路漫, 吴志超, 王志伟, 杜兴治, 蒋玲燕. 基于数学模型的AAO系统阶跃响应特性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442-447. |
[3] |
周振, 胡大龙, 吴志超, 王志伟, 杜兴治, 蒋玲燕, 乔卫敏. 基于数学模型的多模式AAO系统运行优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34-1739. |
[4] |
范伟, 章光新, 路莹, 杨悦锁, 董李勤. 土壤气相抽提过程中多孔介质扰动的数值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3): 448-454. |
[5] |
杨俊晨, 王琨, 黄丽坤, 袁中新, 赵庆良. 污水处理厂芳香烃和氯代烃逸散速率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3): 433-439. |
[6] |
周振, 吴志超, 王志伟, 唐书娟, 顾国维. 基于呼吸计量法的异养菌动力学参数优化估计?[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3): 322-327. |
[7] |
周 振;吴志超*;顾国维;花 虹. 沉淀池污泥层高度的模拟与控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3): 274-278. |
[8] |
吴志超*;周 振;王志伟;唐书娟;顾国维;王荣生;麦穗海. 活性污泥系统中异养微生物浓度的测定[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10): 910-914. |
[9] |
张代钧;李振亮;张天;曹海彬
. 基于质量守恒的二沉池一维通量模型[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ZK): 0-0. |
[10] |
王栋;喻晖. 表面活性剂废水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絮凝现象[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5): 0-0. |
[11] |
黄彩海;李合义;魏学东. 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理论化学耗氧量的数学计算模型[J]. 中国环境科学, 1997, 17(2): 0-0. |
[12] |
曹凤中. 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数学模型及其对贸易与环境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1996, 16(4): 0-0. |
[13] |
黄勇;杨铨大;王宝贞;聂梅生. 生物处理动力学参数测定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6, 16(2): 0-0. |
[14] |
王丽辉;石建武. 电厂环境噪声模型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4, 14(4): 0-0. |
[15] |
曾平 李镒初 刘久根. 天然河流二维水质数学模型[J]. 中国环境科学, 1993, 13(6):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