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铁元素对硫酸盐还原过程的影响及微生物群落响应 |
赵阳国1,2;任南琪1;王爱杰1;刘一威1 |
1.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90;2.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266100 |
|
|
摘要 采用常规化学分析和微生物群落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监测技术,探讨投加不同价态铁元素对硫酸盐还原过程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微生物群落动态响应.结果表明,反应器启动后5d内硫酸盐去除率达到80%,在此过程中群落条带逐渐减少,但与已分离的硫酸盐还原菌(SRB)菌株一致的条带并没出现;Fe3+的投加极显著地改变了原有的高效群落结构,硫酸盐去除率降至20%,氧化还原电位(ORP)有所上升;而Fe2+和Fe0的投加未改变已经形成的顶极群落结构模式,也未显著降低硫酸盐去除率,仅硫化物的浓度变化对Fe2+的投加有短暂的响应.
|
|
关键词 :
硫酸盐还原,
铁元素,
微生物群落,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韩睿, 陈来生, 李莉, 刘德立. PCR-DGGE研究青海农村户用沼气池微生物群落结构[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794-1804. |
[2] |
薛圆圆, 孙宝盛, 杜江, 薛士琼, 王明圆, 李恺. 贫营养条件下IAMBR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839-845. |
[3] |
隋力新, 胡奇, 高大文. 常温厌氧MBR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膜污染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110-115. |
[4] |
郭建宁, 陈磊, 张锡辉, 王凌云, 陶益, 盛德洋. 臭氧/陶瓷膜对生物活性炭工艺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3): 697-704. |
[5] |
田伟君, 王勇梅, 孙会梅, 赵阳国, 白洁, 吴承林. 石油输入对河口芦苇湿地根际微生物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0): 2676-2683. |
[6] |
黄荣新, 陈泽涛, 刘钢, 骆其金, 邓伟光, 林伟仲. 反硝化聚磷菌的驯化富集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增刊): 43-48. |
[7] |
张政科, 虢清伟, 颜智勇, 龙焰, 岳衡, 许振成. PCR-DGGE研究沸石植生混凝土微生物群落结构[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9): 1615-1621. |
[8] |
罗勇, 骆海萍, 覃邦余, 刘广立, 张仁铎. 盐度对MFC产电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5): 832-837. |
[9] |
张翠萍, 谢健, 贾后磊, 李明臣, 罗勇, 李婕. 喹啉为MFC阳极燃料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化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6): 1093-1097. |
[10] |
袁探, 华玉妹, 朱端卫, 丁敏, 蔡建波. 外源硫酸盐对武汉南湖表层沉积物磷形态的作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4): 666-673. |
[11] |
郭飞宏, 郑正, 张继彪. PCR-DGGE技术分析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微生物群落结构[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4): 597-602. |
[12] |
颜庆云, 余育和, 冯伟松. 武汉东湖浮游生物宏基因组与环境重金属的关系[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增刊): 52-56. |
[13] |
高大文, 李昕芯, 安瑞, 付源, 任南琪. 不同DO下MBR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运行效果关系[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2): 209-215. |
[14] |
蒋婧, 王慧, 张丽花, 毛心慰, 闫海. 嗜盐菌群在甲苯降解过程中群落结构的变化解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2): 216-221. |
[15] |
陈谊, 孙宝盛, 张斌, 黄兴. 不同MBR反应器中硝化菌群落结构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1): 69-7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