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物膜中群体感应因子细菌的分离及成膜能力 |
李蒙英1,2;陆鹏1;张迹1;许敬亮1;李顺鹏1 |
1.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95;2.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江苏苏州215123 |
|
|
摘要 从硝基苯甲酸废水处理系统的生物膜中分离到2株分泌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菌株M10和M22,测试表明M10产生4种AHL信号分子,M22产生3种AHL信号分子.以E.coliDH5α为对照,测定了这2株菌的成膜能力及群游力,M10和M22均表现出一定的成膜力和群游力,对比而言,M22的成膜能力较强,而M10的群游能力较强,M10和M22经个体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rDNA测序初步鉴定均属Aeromonassp..
|
|
关键词 :
生物膜,
废水处理,
群体感应,
N-酰化高丝氨酸内酯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张楠, 初里冰, 丁鹏元, 王星, 杨琦, 王建龙. A/O生物膜法强化处理石化废水及生物膜种群结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80-86. |
[2] |
张淼, 彭永臻, 王聪, 汪传新, 薛晓飞, 庞洪涛. 三段式硝化型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的启动及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101-109. |
[3] |
张岩, 朱敏, 刘焕光, 孙凤侠, 甘志明, 陈敬, 史杨, 谢杭冀. 利用RFLP分析DO对附积床系统中AOB群落结构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9): 2387-2393. |
[4] |
杨飞飞, 吴为中. 以PHBV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的生物反硝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03-1708. |
[5] |
胡学伟, 李姝, 荣烨, 李媛. 不同EPS组成生物膜对Cu2+吸附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49-1753. |
[6] |
王晨辉, 徐晓茵, 夏四清. 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去除水中硒酸盐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6): 1442-1447. |
[7] |
张达, 杨艳玲, 李星, 相坤, 刘扬阳, 许美玲, 黄柳, 陈楠. 原水水质对输水管道硝化作用形成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359-363. |
[8] |
刘春, 肖太民, 张晶, 杨亚男, 张静, 杨景亮. 微气泡曝气对生物膜反应器启动运行性能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2): 3093-3098. |
[9] |
王亚宜, 陈玉, 周东, 林喜茂. 温度对滴滤池硝化过程氧化亚氮释放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1): 2796-2804. |
[10] |
孟成成, 郝瑞霞, 王建超, 王润众, 任晓克, 赵文莉. 3BER-S耦合脱氮系统运行特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1): 2817-2823. |
[11] |
宋永会, 魏健, 马印臣, 曾萍. 金刚烷胺制药胺化废水与溴化废水的中和-络合萃取处理[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0): 2522-2527. |
[12] |
朱永娟, 杨艳玲, 李星, 赵乐乐. 预氯化对管道生物膜净水效能影响及性能恢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5): 843-847. |
[13] |
岳琳, 王开红, 郭建博, 罗晓, 廉静, 王涛. 多金属氧酸盐电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 88-94. |
[14] |
王刚, 常青. 新型高分子絮凝剂对水中有机配位汞的捕集性能[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5): 837-842. |
[15] |
于英翠, 高大文, 陶彧, 陈春宏. 利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启动厌氧氨氧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5): 843-84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