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紫外-B辐射增强对小麦和燕麦繁殖特性影响的研究 |
岳明;王勋陵 |
兰州大学生物系 兰州730000 |
|
|
摘要 模拟15%臭氧层减薄水平,研究了紫外-B(UV-B)辐射增强对小麦的花粉活力及萌发特性以及籽粒产量与其萌发特性的影响。小麦和燕麦的繁殖特性对紫外辐射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增强的紫外辐射显著抑制了燕麦的籽粒产量及萌发率,而对小麦的繁殖效率未有显著影响,小麦花粉活力及萌发率的降低可由单株有效穗数的增加予以补赏。
|
|
关键词 :
紫外辐射,
小麦,
燕麦,
花粉,
种子萌发
|
Abstract: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郎印海, 刘伟, 王慧. 生物炭对水中五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8): 2017-2023. |
[2] |
夏冬, 谭浩波, 邓雪娇, 万齐林, 鄢俊一, 莫伟强. 用紫外辐射反演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的方法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3): 402-408. |
[3] |
翟丽梅, 习斌, 刘宏斌, 刘申. 城市生活污泥农用对作物和土壤中汞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1): 2035-2039. |
[4] |
蒋承霖, 吴兑, 谭浩波, 邓雪娇, 李菲, 范绍佳. 广州地区紫外辐射特征和模式对比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3): 391-396. |
[5] |
吴文清, 黄少斌, 张瑞峰, 祝光富. 一种新型改性吸附剂对水中痕量磷的吸附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1): 1991-1998. |
[6] |
冯满, 吕森林, 张睿, 沈春琳, 黄建花, 王幼芳, 吴李泉, 冯加良, 吴明红. 上海大气中花粉与颗粒物的复合污染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7): 1095-1101. |
[7] |
胡正华, 杨燕萍, 陈书涛, 李涵茂, 李岑子, 申双和. UV-B增强与秸秆施用对土壤-冬小麦系统CO2排放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8): 1130-1134. |
[8] |
邓雪娇, 周秀骥, 吴兑, 铁学熙, 李菲, 谭浩波, 毕雪岩, 邓涛, 蒋德海. 广州地区光化辐射通量与辐照度的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7): 893-899. |
[9] |
刘尧, 周启星, 谢秀杰, 林大松, 荣伟英. 土壤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对蚯蚓及小麦的毒性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11): 1501-1507. |
[10] |
鲍艳宇;周启星*;谢秀杰. 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小麦种子芽与根伸长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6): 566-570. |
[11] |
林明明;史建君;陈晖. 小麦对14)CO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6): 0-0. |
[12] |
杜睿. 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边界层中花粉气溶胶的观测[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4): 0-0. |
[13] |
苏芳;丁新泉;高志岭;黄彬香;陈新平;张福锁;Martin Kogge;Volker Römheld.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的氨挥发[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3): 0-0. |
[14] |
张萍萍;吴丽芳;汤明礼;吴跃进;余增亮. 超导强磁场对小麦抗氧化酶的诱导表达[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1): 0-0. |
[15] |
万寅婧;占新华;周立祥. 土壤中芘、菲、萘、苯对小麦的生态毒性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5):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