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氨与脉冲电晕等离子体脱除SO2的协同效应 |
朱爱民,宫为民,刘书海,张报安 |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等离子体化学研究室 大连116012 |
|
|
摘要 为了揭示氨与等离子体脱除SO2的协同效应,对比了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在氨气注入前后SO2脱除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单独作用时,SO2脱除率仅为9%~15%,而氨与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共同作用时,SO2脱除率可达90%以上(f=1.0).并从化学热力学角度探讨了氨与脉冲电晕的协同效应能显著提高SO2脱除率的原因,还考察了氧含量、温度对协同效应的影响
|
|
关键词 :
脱除SO2,
协同效应,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
氨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王国英, 崔杰, 岳秀萍, 李亚男, 贾子龙.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脱氮同时降解苯酚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44-2649. |
[2] |
刘阳, 彭永臻, 韩玉伟, 马文锦, 曾薇. 游离氨对热水解联合中温厌氧消化处理剩余污泥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50-2657. |
[3] |
曹天昊, 王淑莹, 苗蕾, 李忠明, 彭永臻. 不同基质浓度下SBR进水方式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334-2341. |
[4] |
黄健, 黄珊, 张华, 黄显怀, 张勇, 王萌, 朱菁, 王宽. 基于间隔偏最小二乘法短程硝化反硝化中无机盐氮的近红外光谱[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014-2020. |
[5] |
李如忠, 董玉红, 钱靖. 基于TASCC的典型农田溪流氨氮滞留及吸收动力学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502-1510. |
[6] |
郑照明, 李泽兵, 刘常敬, 陈光辉, 郑林雪, 马静, 李军, 赵白航. 城市生活污水SNAD工艺的启动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072-1081. |
[7] |
杨延栋, 黄京, 韩晓宇, 张亮, 张树军, 彭永臻. 一体式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高氨氮污泥消化液的启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082-1087. |
[8] |
李智行, 张蕾, 陈晓波, 李航, 李旦. 高效耐海水型厌氧氨氧化污泥的驯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748-756. |
[9] |
唐建军, 陈益清, 李文龙. TiO2及负载Fe(Ⅲ)可见光催化H2O2降解扑草净的协同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777-782. |
[10] |
高春娣, 王惟肖, 李浩, 焦二龙, 彭永臻. SBR法交替缺氧好氧模式下短程硝化效率的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403-409. |
[11] |
张宇坤, 王淑莹, 董怡君, 顾升波, 彭永臻. NaCl盐度对氨氧化细菌活性的影响及动力学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465-470. |
[12] |
刘常敬, 李泽兵, 郑照明, 王春香, 王昌稳, 张美雪, 赵白航, 李军. 不同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87-94. |
[13] |
孙洪伟, 尤永军, 赵华南, 郭英, 于海燕, 李晗, 马娟. 游离氨对硝化菌活性的抑制及可逆性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95-100. |
[14] |
刘美婷, 余冉, 陈良辉, 吴俊康. 典型纳米金属氧化物对氨氧化菌Nitrosomonas europaea的生物胁迫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190-195. |
[15] |
骆其金, 谌建宇, 王振兴, 罗隽, 庞志华, 林方敏. 酸碱回收对粉煤灰合成沸石性能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9): 2217-222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