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土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
杨朝飞 |
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司 北京100035 |
|
|
摘要 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退化系指通过风蚀、水蚀、次生盐渍化和污染等一个或多个过程导致的土地生物或经济产量的下降或丧失。风蚀是中国干旱土地上的主要问题,风蚀导致的土地沙质荒漠化面积为37.1万km2,水蚀主要发生于丘陵及山区,已影响到179.6万km2的中国土地,其中水蚀导致的退化土地面积为37.8万km2,受次生盐渍化影响退化的土地面积为6.3万km2。中国46万km2或占耕地面积的40%耕地缺P,33万km2或1/3的耕地缺K。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在中国北方,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退化占30.1%,过度农垦占26.9%,过度樵采占33.7%,水资源利用不当占9.6%,工矿交通建设导致的占0.7%。在中国南方,因滥伐导致的土地退化占37%,陡坡开垦占35%,不适当植树造林占18%,工矿交通建设占10%。该文讨论了土地退化成因和危害之后,介绍了建国40年来中国土地退化防治成就,还提出了退化土地防治策略,如提高公众参与退化土地防治意识,强化立法和开展监测和环境建设等。
|
|
关键词 :
风蚀,
水蚀,
次生盐渍化,
人类活动,
对策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宋伦, 宋广军, 王年斌, 赵海勃, 田金, 杨爽, 杜静. 辽东湾网采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胁迫响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764-2771. |
[2] |
朱金峰, 王忠静, 郑航, 鲁学纲, 齐桂花. 黑河流域中下游全境地表-地下水耦合模型与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820-2826. |
[3] |
刘明清, 郭振仁, 陈清华, 赵肖. 珠江口咸潮上溯的环境影响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增刊): 79-86. |
[4] |
李金惠, 董庆银, 姚志通, 刘丽丽. 我国废旧电冰箱聚氨酯泡沫塑料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2): 2262-2267. |
[5] |
丛晓春, 陈志龙, 朱晓敏. 风蚀性粒子降尘浓度的动力学预报模式[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7): 1171-1176. |
[6] |
王强, 张勃, 戴声佩, 张芳芳, 赵一飞, 尹海霞, 何旭强. 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植被覆盖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7): 1302-1308. |
[7] |
何华飞, 王浙明, 许明珠, 何志桥, 宋爽. 制药行业VOCs排放特征及控制对策研究
——以浙江为例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2): 2271-2277. |
[8] |
黄海萍, 陈彬, 陈光程, 马志远, 俞炜炜. 中国海岛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0): 1888-1894. |
[9] |
张晏, 汪劲. 我国环境标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 187-192. |
[10] |
刘东伟,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穆桂金, 徐俊荣. 艾比湖干涸湖底化学组成及盐尘的风运堆积[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2): 157-162. |
[11] |
孟伟. 中国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战略[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5): 0-0. |
[12] |
阳平坚;郭怀成;周丰;刘永. 水功能区划的问题识别及相应对策[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3): 0-0. |
[13] |
李耀辉;;孙国武;张强;叶谦. 中亚与我国西北地区环境蠕变问题的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5): 0-0. |
[14] |
谢绍东;齐丽. 料堆风蚀扬尘排放量的一个估算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1): 0-0. |
[15] |
杨再福;施炜刚;陈立侨;陈勇;周忠良. 东太湖生态环境的演变与对策[J].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23(1):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