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污泥臭氧化对MBR运行效能的影响 |
蒋轶锋1;王琳2王宝贞1;刘硕1;王正1 |
1.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2.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青岛266003 |
|
|
摘要 结合MBR和污泥臭氧化各自的优点,开展了化学法和生物法相结合的污泥减量技术研究,对污泥臭氧化的特点及其对MBR运行效能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实验表明,污泥细胞的溶解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改善,但当投加量大于0.16mg/mgMLVSS时,污泥混合液的性状(MLVSS、SCOD)变化趋缓.在最佳的投加量下,53.1%的MLVSS被臭氧溶解,而SCOD和TN分别升高1287,143.9mg/L.臭氧对有机物的氧化使得液相中的C/N比仅为8.6.通过3个MBR系统[污泥臭氧化的数量分别为进水流量(Q)的0、0.5%和1%]的平行运行,结果显示,臭氧化能够显著降低系统的污泥产率(0.5%Q和1%Q系统的污泥产率仅为0.17,0.12kgMLSS/kgCOD,较0Q系统分别下降了29%和50%),同时不对硝化和有机物的去除作用产生明显的影响,系统出水水质良好.
|
|
关键词 :
臭氧化,
污泥减量,
MBR,
出水水质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薛圆圆, 孙宝盛, 杜江, 薛士琼, 王明圆, 李恺. 贫营养条件下IAMBR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839-845. |
[2] |
张肖静, 李冬, 梁瑜海, 何永平, 张玉龙, 范丹, 张杰. 氨氮浓度对CANON工艺性能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15-1721. |
[3] |
晏鹏, 吉芳英, 王静, 范剑平, 颜达超. 嵌入式旁路污泥减量污水处理系统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884-888. |
[4] |
张晓琦, 田禹, 王强. 曝气强度对蠕虫捕食污泥过程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345-351. |
[5] |
李彬, 王志伟, 安莹, 吴志超. 盐度对膜-生物反应器污泥表观硝化速率的抑制机理[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371-377. |
[6] |
李冬, 何永平, 张肖静, 梁瑜海, 张玉龙, 范丹. MBR系统CANON工艺的快速启动及微生物种群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1): 2788-2795. |
[7] |
陈明, 杨小丽, 傅大放, 张瑞, 周娜, 宋海亮. 不同硝化负荷MBR去除类固醇雌激素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8): 1392-1398. |
[8] |
孙迎雪, 吴光学, 胡洪营, 郭昉, 吴毅晖, 郭玉梅. 基于达标保证率的昆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6): 1113-1119. |
[9] |
李慧, 田禹, 苏欣颖, 王翠娜. MFC-MBR耦合系统中SMP与EPS特性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 49-55. |
[10] |
宋勇, 施周, 陈世洋, 罗璐. 水解溶菌酶污泥减量过程中的污泥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6): 1007-1010. |
[11] |
梅晓洁, 王志伟, 马金星, 吴志超, 王盼, 朱宇峰. 膜-生物反应器污泥缺氧反硝化过程中SMP的形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0): 1784-1791. |
[12] |
洪俊明, 尹娟. 颗粒活性炭对膜生物反应器脱氮性能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 75-80. |
[13] |
潘涌璋, 张志永, 师波. 磁性载体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5): 734-739. |
[14] |
周宁娟, 薛罡, 卜聃, 刘亚男. 羟基化锌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水中痕量磺胺嘧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2): 233-238. |
[15] |
张树军, 韩晓宇, 张亮, 孟春霖, 常江, 甘一萍, 彭永臻. 污泥发酵同步消化液旁侧脱氮[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1): 19-2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