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兼论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金瑞林 |
北京大学法律系 北京100871 |
|
|
摘要 随着中国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加剧,因公害而产生的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将成为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传统民事侵权的区别,讨论了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因果关系推定与举证责任等问题,并提出环境侵权的民事救济应实行预防性的排除侵害与损害、赔偿并重的救济制度,实行利益衡量原则与公害赔偿社会化。最后,作者就如何完善中国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立法提出几点建议。
|
|
关键词 :
环境侵权,
过失责任,
民事救济,
危害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吕占禄, 王先良, 郭辰, 钱岩, 梁豹, 吴家兵, 张金良, 宛悦. 科学识别环境健康传导链的六大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266-1270. |
[2] |
李山泉, 杨金玲, 阮心玲, 张甘霖. 南京市大气沉降中重金属特征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 22-29. |
[3] |
雷国建, 陈志良, 刘千钧, 彭晓春, 蒋晓璐, 欧英娟, 周鼎, 李方鸿. 广州郊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增刊): 49-53. |
[4] |
吴彦瑜, 胡小英, 彭晓春, 洪鸿加. 电路板生产厂区土壤重金属垂向分布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增刊): 160-164. |
[5] |
许秋瑾, 李丽, 梁存珍, 成小英. 淮安某县农村饮用水源中优控污染物的筛选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4): 631-638. |
[6] |
金爱芳, 张旭, 李广贺. 地下水源地污染源危害性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6): 1075-1079. |
[7] |
祝慧娜, 袁兴中, 梁婕, 曾光明, 江洪炜. 河流水环境污染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3): 516-521. |
[8] |
孙元敏, 陈彬, 黄海萍, 马志远, 俞炜炜. 中国南亚热带海岛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1): 123-130. |
[9] |
林啸;刘敏;侯立军;许世远;常静. 上海城市土壤和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5): 0-0. |
[10] |
吴攀;刘丛强;杨元根;张国平;李思亮. 土法炼锌废渣堆中的重金属及其释放规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22(2): 0-0. |
[11] |
石剑荣. 突发事故危害期估算模式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20(3): 0-0. |
[12] |
冯启明;董发勤;万朴;彭同江. 非金属矿物粉尘表面电性及其生物学危害作用探讨[J].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20(2): 0-0. |
[13] |
毕军;章申;唐以剑;蔡强国. 水环境污染恢复费用的核算及其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18(ZK): 0-0. |
[14] |
石剑荣. 高斯扩散衍生公式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18(6): 0-0. |
[15] |
吴志良;李水生. 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18(1):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