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显微分光光度计对水体有机污染物诱导的转化细胞DNA含量的分析 |
张俊然;朱惠刚 |
上海医科大学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上海200032 |
|
|
摘要 在水源水及自来水有机提取物诱导人胚肺(BKM)细胞恶性转化基础上,运用MPV-SP型显微分光光度计对Ⅲ型转化灶中细胞的DNA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样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可不同程度地诱导细胞转化灶的形成,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与源水相比,自来水有较强的潜在致癌性,从Ⅲ型转化灶克隆中挑取的细胞DNA含量增高,与阴性对照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转化细胞形态学改变与细胞DNA含量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
|
关键词 :
细胞转化实验,
人胚肺细胞,
自来水,
水源水,
显微分光光度计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王锐, 陈华军, 靳朝喜, 杨炳武. 冬季水库水源中MIB和土嗅素的产生与降解机理[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896-903. |
[2] |
孙昕, 叶丽丽, 赵伟丽, 黄廷林, 丛海兵. 分层水库温度梯度对扬水曝气原位控藻效果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352-358. |
[3] |
黄廷林, 杨凤英, 柴蓓蓓, 孙昕. 水源水库污染底泥不同修复方法脱氮效果对比实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1): 2032-2038. |
[4] |
黄曼君, 李明玉, 任刚, 曹刚, 宋琳. PFS-PDM复合混凝剂对微污染河水的强化混凝处理[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3): 384-389. |
[5] |
徐京, 朱亮, 丁炜, 冯丽娟, 徐向阳. 挂膜方式对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启动与稳态运行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8): 1091-1096. |
[6] |
王伟琴, 金永堂, 吴斌, 孙肖瑜, 庞晓露, 王静. 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的遗传毒性与健康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4): 468-476. |
[7] |
董小蓉, 杨晓明, 鲁翌, 马鲲鹏, 鲍洁, 张昊天, 唐非. 长江、汉江水源水及其自来水中有机物生物毒性的比较[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2): 263-268. |
[8] |
刘国庆;桑军强;张锡辉;王占生. 低温下生物陶粒反应器去除水源水中氨氮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23(6): 0-0. |
[9] |
赵金明;蒋颂辉;朱惠刚. 藻毒素对自来水提取物诱导大鼠肝癌的促进作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23(1): 0-0. |
[10] |
康跃惠;张干;盛国英;傅家谟. 固相萃取法测定水源水中的有机磷农药[J].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20(1): 0-0. |
[11] |
钱黎明;钟育彬;林伟华. 水源水细菌SOS反应与模糊综合评判的比较[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4): 0-0. |
[12] |
张尤恩;孙树秋;范书诰;朱振岗;张启丰. 城市自来水中途生物性污染危险程度的预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4, 14(5): 0-0. |
[13] |
田世忠 黄志丹 邓南圣 张甲耀 赵丕虹 肖玫 柳大志 景治中 王姜兰 袁希召 陈涑年. 东湖水及其自来水中非挥发性致突变有机物的来源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3, 13(2): 0-0. |
[14] |
李劲 李丕芬 丁建华 王祖卿 张楚瑜 程智英. 自来水常规净水工艺去除病毒效果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89, 9(5): 0-0. |
[15] |
韩长绵. 武汉市自来水中卤代烃成因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89, 9(1):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