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应用32P-后标记技术对苯醌和氢醌处理人血淋巴细胞形成DNA加合物的研究 |
孟紫强 |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系 太原030006 |
|
|
摘要 应用核酸酶P1促进的32P-后标记技术对苯醌和氢醌处理人血淋巴细胞后形成的DNA加合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血淋巴细胞被苯醌和氢醌处理24h之后,均形成了一种DNA加合物。两种化合物在不同浓度下处理人血淋巴细胞每107核苷酸中有0.01~10个核苷酸形成加合物。为了达到同等DNA加合物水平,氢醌比苯醌需要更高的浓度。小牛胸腺DNA与苯醌、氢醌反应可生成5种DNA加合物。用苯醌或氢醌处理淋巴细胞所形成的加合物种类与上述纯DNA与苯醌,氢醌形成的5种加合物在双向薄层层折图谱上完全不相符合。这些结果意味着苯醌、氢醌与DNA的加合作用在细胞内存在着修饰机制。
|
|
关键词 :
32P-后标记技术,
苯醌,
氢醌,
淋巴细胞,
DNA加合物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李明玉, 赵倩, 曾小龙, 刁增辉, 宋琳. TiO2光电催化中光生电子降解对苯醌的行为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397-1402. |
[2] |
方征;刘征涛;王婉华;李霁;李政;郑明辉. 五氯酚钠及二(噁)(口英)残留毒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1): 0-0. |
[3] |
肖乾芬;戴玄吏;王晓栋;王连生. 取代苯对人体细胞的定量结构—遗传毒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1): 0-0. |
[4] |
李金龙;徐世文;熊永忠;李术;王秀荣. 镉致鸡脾淋巴细胞凋亡及对p53mRNA表达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4): 0-0. |
[5] |
陈加平;徐立红;吴振斌;张甬元;林群声. 苯并(a)芘致毒的鱼的分子生态毒理学指标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5): 0-0. |
[6] |
阿那尼;多西米伊马那;陈叙龙;张毓琪;戴树桂. 氯化三丁基锡(TBTCL)对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脾指数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18(4): 0-0. |
[7] |
张波;孟紫强. 汞和镍对人血淋巴细胞转化及DNA合成的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1996, 16(6): 0-0. |
[8] |
朱寿彭;杨占山. 低剂量浓缩铀对脾淋巴细胞DNA合成和UDS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1995, 15(5): 0-0. |
[9] |
孟华千;孟紫强;王玲. 氟化物对工人淋巴细胞SCE的诱发[J]. 中国环境科学, 1995, 15(1): 0-0. |
[10] |
张宗;刘永锠;董志光. 蚕豆叶尖细胞及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对超声波诊断仪的监测[J]. 中国环境科学, 1994, 14(5): 0-0. |
[11] |
孟紫强;孟华千. 砷对人血淋巴细胞转化及DNA合成的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1994, 14(2): 0-0. |
[12] |
孟紫强. 砷对人血淋巴细胞DNA合成的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1993, 13(3): 0-0. |
[13] |
杨业鹏 徐厚恩 芦春林 仪明光. 苯并(a)芘与人血淋巴细胞DNA共价结合的实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3, 13(2): 0-0. |
[14] |
甘德坤 马凤 方欣 何兴舟 许大斐 李纳新 王天保 黄朝富 杨万军. 肺癌高发区妇女T淋巴细胞活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0, 10(5):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