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阳, 彭永臻, 韩玉伟, 马文锦, 曾薇. 游离氨对热水解联合中温厌氧消化处理剩余污泥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50-2657. |
[2] |
宋娜, 汪群慧, 王利红, 于淼, 常强, 赵娜娜, 吴川福. 乙醇预发酵对餐厨垃圾与酒糟水解酸化和甲烷发酵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095-2102. |
[3] |
王博, 王淑莹, 袁悦, 彭永臻. 典型酸碱条件下NO2-对剩余污泥水解产酸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9): 2252-2258. |
[4] |
李梦露, 蒋建国, 张昊巍. 餐厨垃圾水解酸化液作碳源的脱氮效果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917-923. |
[5] |
吕凡, 蔡涛, 朱敏, 何品晶. 蔬菜类废物两相厌氧消化水解酸化相颗粒降解规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0): 2610-2616. |
[6] |
陈广银, 吕利利, 常志州, 叶小梅, 徐跃定, 张建英. 水解液出料和回流对秸秆水解产酸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1): 2006-2012. |
[7] |
宋勇, 施周, 陈世洋, 罗璐. 水解溶菌酶污泥减量过程中的污泥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6): 1007-1010. |
[8] |
盛欣英, 熊惠磊, 孙润, 陈国强, 施汉昌, 张庆竹, 王慧. 利用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1): 2047-2052. |
[9] |
陈小粉, 李小明, 杨麒, 罗琨, 谢冰心. 淀粉酶促进剩余污泥热水解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3): 396-401. |
[10] |
高永青, 彭永臻, 王建龙, 王少坡, 张晶宇. 剩余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胞外聚合物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1): 58-63. |
[11] |
王昊, 王洪涛. 碱热水解改善杨树落叶厌氧消化性能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2): 181-185. |
[12] |
何品晶*;王 沛;郝丽萍;吕 凡;邵立明. 循环消化液组成对固体废物厌氧水解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5): 412-146. |
[13] |
欧阳二明;王 伟*. 污泥热水解过程中有机物分子量和荧光特征变化规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12): 1062-1067. |
[14] |
戴青华;张瑞福;蒋建东;邱珊莲;李顺鹏. 三唑磷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及水解产物的确定[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6): 0-0. |
[15] |
闻岳;黄翔峰;裘湛;章非娟;周琪. 水解酸化-缺氧生物法处理油田废水的机理[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3): 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