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战略环境评价系统及工作程序 |
尚金城1;包存宽2 |
1.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024;2.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021 |
|
|
摘要 介绍了战略环境评价系统组成的5个要素,即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分析了其相互关系及各要素与战略环境评价系统的关系,并提出了战略环境评价的工作程序。
|
|
关键词 :
战略环境评价系统,
工作程序,
指标体系,
评价信息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李佳璐, 姜霞, 王雯雯, 王书航, 赵丽. 蠡湖沉积物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565-573. |
[2] |
张军以, 苏维词, 张凤太. 基于PSR模型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6): 1039-1044. |
[3] |
蒋文燕, 汤庆合, 李怀正, 喻文熙, 刘家欣. 化工企业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模式及其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1): 133-138. |
[4] |
王晓宁;毕军;刘蓓蓓;杨洁;石磊;. 基于绩效评估的地方环境保护机构能力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3): 0-0. |
[5] |
王红旗;张涛. 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5): 0-0. |
[6] |
孙涛;杨志峰;. 河口生态系统恢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3): 0-0. |
[7] |
张峥;朱琳;张建文;王欣;张涛;朱彤. 我国湿地生态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20(ZK): 0-0. |
[8] |
周华荣. 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20(2): 0-0. |
[9] |
金南;李娜;李建. 环保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4): 0-0. |
[10] |
曹凤中;国冬梅. 可持续发展城市判定指标体系[J].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18(5): 0-0. |
[11] |
唐剑武;叶文虎. 环境承载力的本质及其定量化初步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18(3): 0-0. |
[12] |
唐剑武;郭怀成;叶文虎. 环境承载力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初步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1997, 17(1): 0-0. |
[13] |
彭再德;杨凯;王云. 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J]. 中国环境科学, 1996, 16(1): 0-0. |
[14] |
曲格平.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J]. 中国环境科学, 1991, 11(2): 0-0. |
|
|
|
|